結果很快就有人稟告:“大帥,對面斷后的朝廷軍派使者過來求見,說是要請降。”
趙元謹有幾分意外,不過還是同意召見了。
“我們愿降,還望節度使大人不計前嫌,收留我等。”
使者是個年輕的衛將,見面行禮后也不廢話,開門見山地說明了來意。
趙元謹奇怪地道:“你我雙方兵力差距并不大,為何不動一刀一槍就愿意降了呢?”
“我們家將軍不是那個首輔老賊的嫡系,又不愿對那個無能的馮青云巴結逢迎,因此那混賬東西就處處刁難我等。這次命令我們留下斷后,糧草都不給留些,擺明就是要讓弟兄們送死!誰還愿意給他賣命?”血氣方剛的衛將氣憤憤地說道。
趙元謹微微頷首:“既然是這樣,好吧,我接受你們的投效。”
于是五千朝廷軍改旗易幟,就此加入了趙元謹的隊伍,被打散后混編入各營,而且衛將以上軍官都會暫時隔離管理。
這是必要的防范措施,趙元謹雖然相信他們是誠心投降,該做的事情還是不能省的。只有等到過上一段時間,確認沒有問題后才會真正予以信任重用。
“主公,馮青云麾下還有兩萬多人,我們究竟要不要繼續追擊呢?”宋武出言詢問道。
趙元謹沉吟著沒有說話,旁邊的孫向青笑道:“原本追擊也無不可,不過現在看來,似乎還是給他留條生路的更好。”
蘇牧附和道:“沒錯,吳振策日漸勢大,這兩萬京營精銳放到那邊去,怎么都可以給他多制造些麻煩了。最好他能夠和朝廷軍拼得兩敗俱傷,我們在荊州境內趁機發展,才是最穩妥有利的做法。”
通過對降將的詢問,朝廷內閣的最新意圖已經不是秘密,南方各路大軍相繼向淮揚地區集結,準備合力圍剿吳振策。現在位于各州府的軍隊估計都已接到命令啟程了。
這樣的分析合情合理,眾將均無異議,趙元謹呵呵一笑,就此拍板定音:“好吧,令全軍休整十日,然后進兵上陽郡。”
“外患既去,主公大業可期矣!”孫向青感嘆道。
如今趙元謹手頭的勢力遠勝往昔,又沒有了朝廷大軍盯著,在荊州境內基本已無強敵,所以大可放手擴張了。
朝廷雖然日漸衰退,可是如今在南方的各路大軍加起來依舊有十幾萬人,只要合兵一處,對于吳振策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哪怕這家伙真有潛龍之相,想要破解這個死局都不是一般地困難。
因此在接下來的半年到一年時間里,對趙元謹而言屬于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只要利用好了這個時間差發展壯大,搶占到盡可能多的地盤,就擁有了逐鹿天下的資本。
當然,若是發展不盡如人意,等到將來吳振策被滅,朝廷接下來的圍剿目標無疑就是趙元謹了。又或者朝廷軍被擊敗,吳振策完全坐大,自立稱王之后順勢一統南方,趙元謹的結局依舊不會有什么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