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泰接過圖紙翻看,發現是三種兵器的圖樣,每個細節都繪制得相當精細,旁邊還附有細致的說明。
三種兵器分別是陌刀,三弓床弩,回回炮。都在某個方面代表了冷兵器時代的巔峰。
首先是陌刀,有史學家考證,認為這種出自隋代、盛行于唐代的長柄重型戰刀,是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威力最大的劈刺式冷兵器。
《唐六典》卷十六記載:“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斬馬,刀重十五斤,又名砍刀,長七尺,刃長三尺,柄長四尺,下用鐵鉆。馬步水路咸可用。力士持之,以腰力旋斬,擋者皆為齏粉……”
唐代時的1斤,相當于現代的0.66公斤,唐時的15斤,相當于現在的10公斤左右。也就是說,唐代陌刀是一種全重10公斤左右的長柄刀。
這種兵器的威力有多大?據說大唐名將李嗣業揮舞陌刀時,每揮出一刀,都能令前來進攻他的敵人騎兵“人馬俱碎”!這些被他殺死的騎兵,有普通的輕裝騎兵,也有人與馬都披有鎧甲的重裝騎兵。
羅馬人慣用的短劍,在唐代的陌刀面前,只是件小玩具。日本武士刀、尼泊爾彎刀、大馬士革刀,也不能與唐代的陌刀相提并論。
其次是三弓床弩,在宋代出現,據考證是冷兵器時代最強的遠射兵器,這種弩發射的鑿子箭,射程超過1500米,是火炮產生前冷兵器的射程之最。發射鑿子箭的能量,由三把強弓共同提供;這三把弓,安裝在一個叫“床”的基座上,因而這種武器的名字,就叫“三弓床弩”。
公元1131年的宋金和尚原之戰,宋將吳玠率領的宋軍,利用三弓床弩對付金將兀術的鐵甲騎兵,殺得金軍尸橫遍野,取得了宋對金之戰中少有的大捷。
三弓床弩發射的箭,能在1000米開外,將身穿重甲的金軍騎兵射個對穿,其威力極為恐怖。而在宋代初期的宋平南漢之戰中,宋軍潘美統率的大軍在韶州與南漢軍對陣時,潘美的宋軍也是利用三弓床弩發射巨箭,擊潰了南漢的重裝戰象甲兵。
當時的南漢,擁有一支精銳的戰象部隊,這戰象身上披有厚厚的護身甲,尋常弓箭,傷不著這戰象。
但宋軍三弓床弩發射的重箭,卻能輕易洞穿戰象身上的護甲,并殺死戰象。
第三種兵器是回回炮,屬于西域回人阿老瓦丁和亦思馬因的發明,在蒙古滅亡南宋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號稱能夠將150斤重的巨石砸到三百米外的地方,是冷兵器時代威力最大的投石機。
蒙古大軍圍攻襄陽時,該炮被部署在襄陽城東南角,它發射的巨石射中襄陽城墻上的譙樓,“聲如雷霆,震城中。城中洶洶,諸將多中逾城降者。”防守襄陽城的宋將呂文煥自知不敵,遂納城歸降。
擁有回回炮后,蒙古大軍在陸地上與宋軍作戰時,就具備了絕對優勢:打野戰,以步兵為主的宋軍,不是蒙古騎步合同軍隊的對手;宋軍也不能倚靠堅城來抵擋蒙古大軍的進攻,因為再高再厚的城墻,在回回炮面前都如紙片般脆弱。
在元宋戰爭后期,宋軍也曾仿制回回炮反擊,無奈此時大勢已去、最終沒能挽回宋朝滅亡的結局。
這就是秦烽準備的殺手锏,只要這三種兵器在軍中出現并成批裝備,將使得趙元謹的軍隊擁有無可置疑的優勢,加上強大的后勤支持,攻城略地不要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