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以今天的目光看,米國從這兩個超級工程中獲得的各種有形無形的利益卻是多得難以計算,已經遠遠超過了當初投入的資源。
其中“曼哈頓”工程讓米國擁有了可以用于實戰的原子彈,憑借它迫使扶桑國投降,提前結束了戰爭。
這種鎮壓國運的神器同樣是幫助米國獲得無與倫比的國際地位、順利登臨藍星霸主寶座的關鍵籌碼之一。由此衍生出來的數個國家級實驗室、鈾钚等核原料的提純工廠,成功奠定了現代核工業的基礎。
至于后面出現的核電站、核動力船舶、臨床醫學、物理學等領域的諸多應用技術,對于推動國家乃至整個人類文明社會的科技水平進步提升、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正面作用。
“阿波羅”登月工程則是讓米國的航天科技牢牢占據了藍星第一的位置,使得前蘇聯無論怎樣努力、直到解體時都未能真正追上來。
這個計劃當時的總耗資高達254億美金,以物價水平計算、大致相當于2005年時的1360億美金。每發土星五號火箭的造價相當于那時的一艘核動力航母,而且是一次性的消耗品。可以說是本紀元人類文明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燒錢最多的科技項目之一。參加這個計劃的有200多所大學,80多家科研機構、兩萬家企業,總參與人數超過40萬人。
正是由于這個大型工程的帶動效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包括火箭、雷達、無線電制導、新材料、計算機等一大批高科技工業群體陸續誕生。所有這些技術推廣到民用領域,進一步帶動了全社會整體科技的發展,工業體系的升級與繁榮。
最后,整個登月工程產生了3000多項新的應用科技,每項科技里面都有數量不等的專利技術,對航天航空、軍事、通信、材料、醫療衛生等領域都有巨大的推進作用。米國人為此專門算了一筆賬,最終確定阿波羅計劃的投入\\產出比為1:14。不僅不虧,可以說是大賺特賺了。
所以說,只要論證得當,國家牽頭上馬各種大型工程,對于國民經濟與社會科技水平的正面促進作用是極為明顯的。并非真的是勞民傷財、虛耗國帑。
華國曾經的高鐵、超級計算機、大飛機、電磁推進與應用、載人空間站、深空探測等等項目,都給國家和民眾帶來了看得見的收益回報。
秦烽相信,有了錕铻集團的助力,華國在將來的空間開發、深空探索行動中完全能夠占據藍星第一的位置,進而實現對于歐美國家的技術壟斷優勢。
識海深處,星艦中樞浮現出金色的任務提示:
“任務:在主世界成立一家市值萬億美金的公司,并在同行業內具備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影響力,已經完成。獎勵:3000萬世界本源。”
“任務:在主世界五大洲暗中布局,擁有不少于三百處產業,經營范圍不限,總價值不少于2000億美金,已經完成。獎勵:1000萬世界本源。”
對于現在的秦烽而言,幾千萬本源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了,而且即將前往下一個世界,這方面的積累無論怎樣都是多多益善。
旋即,星艦中樞又浮現出了新的提示,而且是青金色的字體:
“星辰大海系列任務開啟(史詩級):第一階段,幫助華國建造千噸級的空間站,可重復使用的空天飛機,順利實現載人登月計劃,在月球表面建立無人科考基地,發射火星探測器等,期限:五年。任務獎勵:8000萬世界本源。”
主世界的任務獎勵一向豐厚,當然難度也是相當大的,畢竟各種限制不少,又不能暴露自身的秘密。相比較而言,讓他現在去深淵世界獵殺那些古老而強橫的存在都要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