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前,仝致遠自學宮中學習,與軍神李立青同時代,兩人乃是至交好友,同時年輕時,都在學宮中授過課。
后來,仝致遠走上仕途,十年不到便坐上了帝國的高位,又幾年,坐上了九卿之首太常寺的位置,專司處理皇室事務。
那年的仝致遠,才過而立之年不久,位列九卿之首,僅次于三公之下。李立青出自隴西道世家,不靠家族,隱姓埋名從軍,成就后來帝**神的名號。
兩人在先帝時代,可謂是帝國雙壁,連是三公都不可比擬。有人言,非是仝致遠無法位列三公,而是不愿意罷了,同時皇帝有意無意想要仝致遠和皇室親近些。
仝致遠到而立近不惑時,中年得子,欣喜若狂,連是先帝都異常喜歡仝致遠幼子,認為其天資聰穎,酷愛讀書,將來必定是文臣之首,丞相之位。
先帝如此說,實在是讓廟堂朝臣目瞪口呆,這般說法,直接是將仝致遠幼子推向巔峰,先帝明里暗里的意思,是想要在將來任命仝致遠幼子為丞相。
可見仝家圣恩隆重!
先帝親自給仝致遠幼子賜名,見其乖巧聰穎,頗有稚子之氣,賜名童字,叫仝童,同時賜姓皇家趙氏,又名趙童。
等到仝童十歲時,文能出口成章,武能指揮若定,可謂學貫古今典籍,連是西方諸國的書籍,都被先帝尋來,賜給仝童研讀。
仝童自幼與太子為伴,同皇宮中隨意行走,與皇室公主的情意日漸纏綿。先帝忍痛割愛,將最寵愛的臨平公主嫁于仝童。
同時給仝童賜爵臨平侯。
可見先帝對仝童寄予厚望,天不遂人愿,臨平公主和仝童成婚三年不曾誕下一子,仝童深愛臨平公主,自然不在意,旁人更是不會說什么。
倒是臨平公主見此,心里憂慮,勸說仝童納妾,仝童不愿,連是勸說公主不要胡思亂想。承襲宗廟,綿延后嗣,乃至任何女子都想要完成的事。
何況兩人如此恩愛,臨平公主憂心忡忡,日夜想法,不知道喝過多少湯藥,不僅不曾改變,反而日漸消瘦。
于半年后病危,宮中御醫都被排到臨平侯府,治療臨平公主,但御醫們無力回天,解鈴還需系鈴人,臨平公主有心結,心結不結,任是手段高深,都無濟于事。
最后臨平公主拖了半月,與世長辭,仝童青年喪愛妻,悲憤欲絕,整日頹廢,日漸消瘦。曾經意氣風華的臨平侯再不見。
先帝和仝致遠都曾勸過,仍舊無濟于事。
臨平公主離世后一年,先帝思念愛女,老年失去最寵愛的先皇后嫡女,再是國事繁重,終是一病不起,溘然長逝,留下難以消弭的思念。
不知何時,仝童驟然醒悟,離開咸陽,游歷世間,感懷曾和妻子游玩過的地方,遇到仙風道骨的老者,授其讀書浩然道義。
忘卻凡塵俗世,不再沉迷悲傷,是對自己的好,同時應了臨平公主臨死前的那些話。仝童拜老者為師,入桃源修行。
至此,二十年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