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跋涉數十里,終是走出這片茂密的沼澤密林,回首看過去,密密麻麻不透風,如同一堵恐懼震撼的黑墻。
岑夫子揮了揮衣袖,散去身上彌漫的那股子毒氣味道,再是整理下自己的儒袍,使得如之前那般莊重而慈祥。
旁邊的書青幫著岑夫子整理了下,知道老師極其愛護衣衫,同時對于身體保護極好,容不得半點污穢臟東西,說起來有些像是“潔癖”,卻又不單單如此。
岑夫子不害怕那些污泥,不害怕衣衫打濕等等,唯獨害怕討厭這些沼澤毒氣,討厭那些世間塵埃的沾染,或是修行者傳聞當中的因果。
世間越過七境的大神通當中,有門名叫緣啟的大神通。
因緣際會,自緣啟世間,因果相續……
說起來奇怪,岑夫子作為掌握大神通緣啟的修行強者,本來就脫離不了所謂的因果,更是因緣際會,何以如此討厭因果。
曾經書青想著要問老師這道問題,不過后來想了想,終究是沒有問出口,實在是這些話問出去,顯得沒有意義。
岑夫子指了指遠處隱隱可見的河流,說道:“向來那條河流,便是自帝國境內流淌而出,最后奔涌入南海的那條河流……”
書青點了點頭,跟上岑夫子的腳步:“正是那條河流,現在我們基本到了大堰郡的外圍,只要順著河流的方向而去,要不了多長的時間,便能見到那處荷塘。”
二人怡然不懼,半點緊張意外的神情都沒有,好似整座嶺南道都諱莫如深的大堰劍閣,在他們眼里不過是世間塵埃而已。
倒是沒什么值得置喙的,書青和岑夫子都是越過七境的修行者強者,且岑夫子是桃源之主,書青是桃源大師兄,未來桃源的繼承者。
即便是所謂大堰劍閣持劍伯見到他們二人,都應該守著弟子禮節,圣人終究是圣人,沒有什么輩分年紀可以逾越。
岑夫子言:“清塵寺你我二人去過,南境之內,唯有大堰劍閣那處荷塘未曾見過,等到瞧見了,想來我此生該是圓滿。”
“你困于桃源和我身邊多年,世間風景還未曾見過,這次為師便帶著你,四處瞧一瞧,看一看,細細品品世間修行修心的奧義。”
書青帶著溫和笑意,恭恭敬敬地回答:“謝老師成全指點,不過相較之于,弟子還是更加喜歡桃源的安逸,雖說孤僻些,可勝在自由。”
聽著書青的老實話,岑夫子微微一笑,沒有置喙:“去往荷塘之后,自南周北上入西齊,完畢瞧瞧魏都最風流,再入無為峰關隘,繼續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