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話說起來是闡述夸大,卻是有意無意的把火燒到了皇帝的身上,說他肆意罷黜九卿。
對于這點,是想著借現在的機會抬高九卿的位置,或是把那些閑置的九卿官署拉出來。
如這位朝臣說完,就有不少官員紛紛附和,倒是武將序列的官員全然不理會。
沒有半點言語,九卿當中,有一兩位出自軍方,是屬于武將序列的位置。
按照道理來說,他們該是共同上奏疏的。不過皇帝陛下都提起項信以軍部尚書兼任太尉,可謂直接把武將序列拉到最高。
武將序列本就羸弱,有了太尉坐鎮,倒是沒有必要在其他位置上面發力,以免得不償失。
因而他們選擇集體沉默。
皇帝陛下冷眼看著朝堂官員爭辯,紛紛上書,其中意味不言而喻,皇帝陛下始終肅然,沒有憤怒,同樣沒有興奮。
等到朝堂大朝會時間差不多,便是隨便說了幾句,就要離開。
意思明顯,商量著來。
找誰商量?
皇帝陛下都要離開,誰敢商量決定這種事情,見事情不成,那些朝臣倒是沒有著急,一臉欣慰的想著徐徐圖之。
……
……
金殿之旁。
斜后方的遠處。
勤政殿之內,仝致遠坐在桌案下方的階梯上,看著堆積咋地上的奏疏,沒有去參加大朝會。
在他這樣的年紀,上了朝堂,要么是去挨罵,要么就是去罵人,不管那種,都是傷身體。
因而在十幾年前,仝致遠便是說身體不佳,向皇帝陛下請求不用參加大朝會。
仝致遠的想法和厭惡皇帝自然明白,沒有強行邀請,直接同意仝致遠的請求。
畢竟年紀大了,受不得刺激。
外面響起急促的腳步聲,以及快然拂袖的啪嗒聲,仝致遠定睛一看,就看見皇帝氣沖沖的走入勤政殿,魏功快步跟在后面。
瞧著皇帝這種模樣,仝致遠便是猜到朝臣們做出的某些奏疏非常不合理,惹惱了皇帝。
不過當著群臣的面,這位皇帝雖然霸道,卻不是不講理的皇帝,仔細聽著,他們合理上奏疏,那他自然該考慮。
其實還有種可能,那就是朝臣把皇帝罵了。
但是自御史臺無主之后,諫言之路便是處于半封閉的狀態,朝臣沒誰膽敢罵皇帝。
以前的御史大夫或許敢,可現在沒有御史大夫,那誰敢罵,丞相和太尉明顯不是掌握諫言之路的朝臣,他們沒資格,若是做了,便是僭越。
皇帝陛下看著仝致遠枯槁的面容帶著笑意,平息怒意:“仝師應該都猜到了?”
仝致遠笑呵呵拱手道:“看陛下臉色神情,老臣倒是猜測出來些,不過具體事情,還是不知道。”
皇帝陛下沒說,仝致遠把目光看向旁邊的魏功。魏功瞥了眼皇帝,張口說道。
“今日大朝會,半數朝臣都在提諫言之路御史臺,以及帝國各司無法盡其能……”
仝致遠眼里綻放神采:“想走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