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咸陽滿堂朝臣高位的情況下做官,要說沒有真正聰明的官員,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但是即便聰明,看得懂現在朝堂的情況,面對某些利益紛爭的時候,同樣要陷入糾結。
該怎樣決斷,是大部分朝臣都沒辦法做到的事情。即便面對危險,只要有足夠的利益,朝臣們仍舊是敢奮不顧身的跳下去。
之所以如此,不是朝堂上面的官員們愚蠢不堪,半點不聰明,而是利益真的能讓人迷失其中。
古往今來,迷失在利益當中的朝臣屢見不鮮,但是如現在咸陽這般的情況,倒是鮮有所聞。
朝臣們絲毫不顧及皇帝陛下的真實意愿,連是去揣測皇帝陛下的想法的念頭都沒有。
只是看著眼前那股龐然大物般的利益,便是奮不顧身全然跳進去同時拉扯大部分的官員。
法不責眾。
這些朝臣在這點事情上考慮的倒是清楚,只要拉攏足夠龐大的官員數量智障。
都是奮不顧身的闖入爭奪利益的爭斗,面對這樣龐大的官員數量,皇帝陛下必然不敢出手。
同時在這種爭奪紛爭的機會下,他們這些處于高位的朝臣,倒是有著極高的優勢能夠搶到那些利益。
自然而然,利益驅使乃是本能,那些朝臣愿意依靠著利益去爭搶一番。
反正他們篤定皇帝陛下不可能大量裁撤官員,或是直接把他們打入監牢。
在這些官員朝臣們的認知當中,做這樣的事情實在是有些驚世駭俗。
對于帝國的穩定肯定會起到極其可怕的震蕩,要是皇帝陛下對他們動手,必須思考清楚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
在他們這些官員們看來,這些事情沒有半點解決辦法,只能繼續留著他們。
只要能夠留下來,再是得到利益,他們有足夠的信心在皇帝陛下哪里再次取得歡心,贏得皇帝陛下的信任,而不至于被秋后算賬。
正是基于此,咸陽的朝臣們徹底瘋狂起來。但是他們沒有看見帝國的冗官制度到達多么可怕的程度。
即便是把他們全部誅滅,再是以足夠迅速的手段調遣大部分官員補充在他們的位置上。
便是不可能出現任何問題,只是他們深陷其中,沒有發現自己就是那些所謂得冗官。
畢竟在他們眼里,冗官的制度根本不存在,哪怕是在增加些虛無縹緲的官位,對他們而言都是好事,完全沒有顧慮到帝國未來的發展。
這樣的官員群體,是皇帝陛下深深感到厭惡的,感到不喜歡的,自然而然要對他們出手。
畢竟要是長此以往,來日的帝國該是如何可怕,要是往后得帝王沒有如他這般。
沒有顧慮到那些事情,沒有理清楚冗官的思緒,又是從頭再來,必然要浪費極長的事情。
先帝時期的鋪墊,導致當今皇帝陛下對于冗官的了解可謂深入骨髓。
要是十幾年前那場戰爭是皇帝陛下被迫不得不做的。那現在這場針對冗官制度到改革,便是皇帝陛下主動不得不做的。
不管是以前,還是往后,大秦帝國對于冗官這塊毒瘤,都必須下決心徹底根除。
經過先帝時期的鋪墊,再是本朝皇帝陛下威望到達頂點,二十幾年的了解,足夠讓皇帝陛下謀劃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