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這話自千年前傳下來,倒是沒有真假錯誤,而是板上釘釘得事實,讓人有著無盡哀傷。
項信明白這些,因而在此之前,歷來不喜歡進入朝堂做到更高的位置。
但是現在,他古稀之年,又是坐上帝國太尉,沒幾天好日子可以過,倒是沒必要在意暫時的彈劾。
或許對皇帝陛下做完這件事情,來日的項信便是直接了當的睡在棺材板里面。
因而,項信出南境,到帝都咸陽來,做的手段開始講求轟轟烈烈。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項信坐上太尉的位置,必須要把皇帝陛下這最后的安排做到明明白白,以告慰先帝的知遇之恩,同時感恩皇帝陛下在今朝的信任。
畢竟項信自擔任南軍元帥起,皇帝陛下對他極其放心,任由項信在南境施為。
同時還把項信扶上帝國幾十年未曾有人落座的太尉寶座上,成為帝國最顯赫的存在。
如他這般,直接自軍隊當中調任太尉,沒有經過幾年過渡時期的太尉,可是少見。
幾百年來都沒有的存在。
無他,自軍隊直接調任太尉,那他手中握著的權柄將是極其恐怖,不需要兵符他便可以調動南軍。
太尉掌控帝國兵符軍權,說起來倒是權柄深重,可比起帝國元帥直接調兵遣將,倒是有著差距。
但是項信直接調任太尉,便是消除了這種差距,和以往過渡的太尉都不同,手中權柄深重了些。
不過如此,皇帝陛下并沒有理會朝臣那些彈劾,反而仍舊堅持重用他項信。
或許背后有著桃源坐鎮,半點危機感都沒有,可這份信任導讀是恩重如山。
項信不可不報。
仝致遠聽著皇帝陛下和項信的你來我往的安排,完全像是旁置般的聽著。
時不時點頭說些話,腦海里面卻是在思考著項信的來日,到底他這樣不是簡單的。
依照他對皇帝陛下的了解,重情義倒是真的,可皇帝陛下畢竟乃是帝國雄主。
有著遠超普通帝王的鎮定,丞相離偲和太尉項信共同主持,不管成功與否,他們的結局或許都顯得悲涼。
畢竟剩下的朝臣們即便沒有受到傷害,但是如項信和離偲這般不合群的,都必然遭受群起而攻之。
離偲坐在丞相位置上,這些年來早就失去銳意進取的意志,皇帝陛下不滿,仝致遠早就知道。
這件事情就是離偲最后的掙扎,皇帝陛下重情義,只要離偲照做。
來日即便離偲遭受群起而攻之,最多單單離偲受到萬千唾罵攻訐,而離家卻是全然無損。
可項信摻和其中,仝致遠實在想不通皇帝陛下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