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虧皇帝陛下對于李立青極其信任,完全沒有理會朝臣在勤政殿里面的彈劾。
等到先帝去世,本朝皇帝陛下繼位,對于李立青更是信任,直接把先帝時期對于李立青的彈劾奏疏全部燒毀。
之后爆發西方諸國大肆入侵帝國的戰爭,皇帝陛下直接給予李立青無上的權柄指揮三軍。
當時朝臣又是彈劾一波,奏疏堆滿了勤政殿的桌案,比現在項信出任太尉時的奏疏還要恐怖。
朝臣他們說,李立青掌握帝**權,若是戰爭得利或者失利,丟有可能謀反。
畢竟隴西道世家和掌控帝**權的李立青有著謀逆的能力,請求皇帝陛下不得不防備。
不過皇帝陛下沒有聽從,仍舊堅持他的旨意,李立青攜帶帝**隊,打破西方諸國。
戰勝之后,朝臣又是開始彈劾,說李立青極其有可能在戰勝西方諸國之后傭兵自重。
畢竟攻滅南方的越國和宋國,要是李立青帶著帝**隊在南方擁兵自重,倒是真的沒有辦法解決。
皇帝陛下對于朝臣的話仍舊是不相信,堅定的信任李立青,之后李立青乞骸骨。
皇帝陛下感同身受,幾番的想要挽留李立青,都是沒能把李立青徹底留下來。
等到李立青徹底歸老乞骸骨成功,且慢慢交出兵權,朝臣對于李立青的彈劾方是消停。
不過沒了李立青,他們便是盯上當時準備上任南軍的南軍元帥項信,開始瘋狂對項信彈劾。
皇帝陛下依舊不相信,堅定得任命項信出任南軍元帥,同時督導嶺南道和江南道諸事。
若非后來朝臣看見嶺南道和江南道有著許多管事空缺,可以讓他們大量安排官員,怕是對于項信的彈劾就不可能消停下來。
皇帝陛下如此信任李立青和項信,就是沒有道理讓項信這樣為帝國半生忠誠的老臣去做那有來無回的事情。
念及于此,聽著皇帝陛下和項信之間討論的安排,仝致遠有些心不在焉的看了他們一眼。
同時又是低著頭,想著那些事情,不知道該不該問出來以他的身份和地位,問出來到時沒什么。
畢竟仝致遠他乃是兩朝帝師,帝國民風彪悍的同時,尊師重道的禮節照樣嚴苛。
兩朝帝師仝致遠可不是簡簡單單的人物,哪怕是在大朝會的金殿上面公然斥責皇帝陛下,皇帝陛下都只能始終陪著笑臉。
現在問出這些問題,倒是有些挑撥眼前君臣和睦的嫌疑,畢竟項信沒有在意危險后來。
皇帝陛下同樣沒有袒露擔心的神情,對于項信的信任和尊敬,仝致遠看得出來,皇帝陛下事真誠的。
可是并不妨礙,作為帝國雄主的皇帝陛下,對于朝臣的利用,畢竟帝國是最重要的。
站在皇帝陛下身邊的魏功心思玲瓏,看出來仝致遠始終沒說話得神情糾結。
微微皺了皺眉,知曉仝致遠定然是想了些胡亂得東西,礙于時辰,他沒有下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