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道自項信坐鎮開始,便是處于風平浪靜當中,畢竟項信乃是當年滅掉越國的西軍元帥。
看著那位高高在上的威武元帥坐鎮嶺南道南皋城,那些越國余孽想要企圖造反,都必須掂量掂量自己的那兩下子。
帝國近三十年來,自張家那位元帥離開人世之后,便可以分為三個軍方階段。
第一階段,張家元帥離開人世,李立青接任南軍元帥,成為帝**方最高的存在。
那十來年時間,李立青可謂無限輝煌,南軍元帥又是掌控著三軍指揮的軍權。
出身高貴的隴西道世家,又是深得先帝的信任,可以說李立青基本上代表著隴西道世家在朝堂最高的位置。
當然現在李立青乃是加太尉,一等軍侯的品系,可是那到底是擁有的虛名,而不是南軍元帥和三軍指揮這種強力的權柄。
昔年,接著這樣的重要位置,李立青可是沒少受到朝臣群臣激憤的彈劾奏疏。
十幾年前,李立青指揮帝國那場針對西方諸國大肆入侵的戰爭,獲得無上的聲望。
可以說,李立青若是不乞骸骨,定然在戰勝結束可以坐上那把太尉的寶座。
只是李立青聲望太高,朝臣不可能允許李立青這樣出身隴西道世家的人坐上太尉的位置執掌兵符軍權。
因而李立青極其知趣的乞骸骨退讓,選擇深藏功與名,皇帝陛下同樣知曉這點,選擇同意李立青的奏請。
當然更重要的是無可奈何,李立青乃是云乾的義父,云乾和皇帝陛下如同親兄弟,皇帝陛下自然不會懷疑李立青對帝國的忠誠。
只是帝國長存,始終有著權衡之道在其中,隴西道世家的存在,讓群臣不安。
要是在讓李立青這種出身隴西道世家嫡系的坐上執掌兵符軍權的太尉寶座,恐怕李立青隨便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引得朝野嘩然,群臣激憤的上奏疏彈劾。
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皇帝陛下到底是無奈的選擇同意李立青乞骸骨的事情。
第二個階段算是云乾和項信太尉共存的時代。
李立青退隱,項信接任南軍元帥,督導嶺南道和江南道諸事,一下子權柄在握。
風頭無二之中,自然成為帝**方的領頭人物,督導兩座道州的事情,更是把他手里面的權柄發揮到了極致。
那幾年,項信的風頭可謂直接蓋過了軍方所有得人物,連是之前的李立青都略有遜色。
當然只是從權柄在握而言,畢竟李立青的隴西道世家身份,讓他沒辦法,更加不可能掌握督導道州的權柄。
督導道州,乃是帝國很長久都沒有出現的詞匯,代表著能夠直接指揮兩座道州的任何事情。
項信是百年來的第一位,自然而然有著無盡風光,那些朝堂官員,彈劾項信的彈劾,給項信溫柔對待拉攏的自然更多。
項信的風光延續幾年,云乾自桃源而來,橫空出世,直接坐上北軍元帥的位置,掩蓋了項信這位南軍元帥的光芒。
皇帝陛下極其信任云乾,把云乾安排在北軍元帥的位置上,并且給云乾厲兵秣馬的機會。
讓云乾指導對外的戰爭,雖然西方諸國大肆入侵的戰爭落幕,漠北王庭龜縮不愿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