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真心實意,大堰劍閣持劍伯定然是不想要對越國余孽出手,甚至在暗中相助都是可能的。
可這樣必然惡了帝國南軍,之前他們來到這里,就是不想落下把柄,更加不想得罪帝國南軍。
現在拒絕對越國余孽出手而得罪南軍,那何必之前還要來到南皋城。
因為他們懼怕現在的南軍,懼怕在這樣的時間出現問題,一切都是為了大局考慮才前來。
如此來看,他們勢必趕鴨子上架都要在這里和南軍商議對越國余孽出手的問題。
在大局面前,越國余孽自然沒有光復越國重要,何況背后的西方諸國更加不在意。
越國余孽死了多少對西方諸國而言,并沒有什么嚴重的損失,只是少了些干擾帝國的因素罷了。
而在他們準備部署戰爭的時候,定然不喜歡帝國的兵鋒指向南周。
因而任何大堰劍閣不想答應得東西,西方諸國都會盡可能的全力施壓,讓大堰劍閣同意下來,安撫帝國可能做出的動作。
如此,大堰劍閣必然遵從帝國南軍的意見,對越國余孽出手,南軍監視他們屠殺越國余孽。
這樣不需要帝國南軍出手,更是沒有任何道理的,直接鏟除十幾年都沒有剿滅干凈的越國余孽。
這道計策,不是以前沒有出現過,只是那時候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帝國。
而后來有了機會的時候,漸漸就已經忘記那道計策,現在南周屯兵進入白熱化的階段。
西方諸國肯定是不允許帝國搗亂,更加不允許出現半點問題,勢必對帝國得動作必須掌控。
這時候,他們只能選擇妥協,而西方諸國的妥協,勢必牽扯大堰劍閣的妥協。
因為在這樣的時間里面,他們誰都不想出現意外。
天時地利人和皆有,不管他們認可與否,西方諸國和大堰劍閣都必須按照帝國的想法來做。
有了大堰劍閣代替帝國南軍出手,越國余孽必定全軍覆沒,否則何以交代南軍。
現在任何南軍要求的時候,大堰劍閣都只能選擇做到盡善盡美,不能讓南軍拿住任何把柄,否則南軍以此為借口,干擾南周部署。
西方諸國不可能饒過大堰劍閣,帝國同樣不可能饒過大堰劍閣,里外都沒有好處。
向羽咋舌稱奇道:“只要以南軍名義的邀請信函發出去,一切都水到渠成。”
“不出幾月時間,困擾嶺南道十幾年的越國余孽的問題,自然而然迎刃而解。”
“還不需要我們親自動手,不用出半點力氣便可坐收漁翁之利,元帥此計,實在高絕。”
面對恭維,柳如逝微微一笑,擺了擺手:“非是柳某計策的問題,實在是天時地利人和。”
“以及西方諸國對大堰劍閣的壓力,和他們心中滋生的野心合力促成計策,此間事物,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