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高位者,總是有著各種思量利弊需要調和,哪怕云乾和皇帝陛下感情深厚,皇帝陛下都不可能因為真正得憤怒而做出些無端的事情。
而李立青更加不可能,作為出身隴西道世家而走上帝**方最高的存在。
本來李立青就算是矗立在漩渦當中,隨時都可能遭受朝臣的彈劾奏疏。
要是現在一味支持隴西道世家針對云乾的事情問罪,恐怕使得隴西道世家更加遭受帝國朝臣的忌憚和警惕,不利于隴西道世家未來的發展。
因而在此之前,李立青率先秘密進入咸陽,就是想要和皇帝陛下達成一致意見。
隴西道世家家主們因為押注的問題而齊齊來到咸陽,乃是帝國的機會。
只要運用得當,將會是他們謀劃幾十年的計劃當中最完美的開始,對于關內道有著難以預料的好處。
但是前提是能夠及時控制住隴西道世家的發展,當然李立青有膽量出來,勢必就能夠有把握。
在和皇帝陛下和太常卿他們徹夜長談之后,終是下定決心,借助云乾的事情對關內道的官場來自可怕的清理。
導致在未來的那半年時間里面,關內道的世家和官員們人心惶惶,擔憂那柄懸著的屠刀何時可能會架在他們的脖子上。
那場風暴當中受到嚴重波及的自然是帝國朝堂的官員,咸陽的世家受到牽連,基本都沒辦法逃開,都只能選擇伏法。
這算是帝國吏治的開端,卻是極其隱晦,基本上沒有誰發現,畢竟北軍元帥云乾的事情,足夠吸引任何人的目光。
他們絕對想不到北軍元帥這件事情之后還有著更加深層次的意味。
即便想到,都是覺得不可能,畢竟云乾乃是帝國北軍元帥,高高在上的存在。
他被帝國內部的官員陷害被殺,乃是帝國的重大事件,任是誰都沒辦法想出皇帝陛下和李立青他們想借著這件事出手。
何況其中摻和的還有隴西道世家,隴西道世家和云乾聯姻的事情,是朝堂官員都知道的事情。
不過云乾乃是出自學宮的大修行者,有了學宮做底,自然沒有官員膽敢為難。
和隴西道世家的關系自然不夠強烈,這是學宮的一貫特色,不論出自那家世家,一旦進入學宮,那便是帝國的人。
以前隴西道世家深受帝國朝堂官員忌憚和警惕,但出身隴西道世家領袖李家嫡系的李立青照樣能坐上帝國南軍元帥的位置。
正是因為李立青曾經在學宮里面學習過,有了學宮做底,基本上可以暢通。
不是因為朝臣們信任出自學宮的李立青,而是朝臣們信任在帝國傳承良久的學宮。
他們認為出自學宮的李立青,從某些道理上面來說,和隴西道世家的關系已經不大。
當然這只是大部分官員的想法,還有其中的小部分官員對于李立青仍舊有著彈劾。
唯有等到李立青選擇在大戰落幕之后,封無可封之時,歸老乞骸骨的時候。
帝國朝堂的官員方是徹底放下手中的口誅筆伐,沒有繼續針對李立青彈劾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