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皇帝陛下有想法讓項信離開南軍元帥位置的時候,朝堂官員們便是不能像之前那樣推陳巖上位那般。
南軍元帥乃是帝**方最高的存在,坐上那道位置的必須是威望無可比擬的軍方高層。
前任南軍元帥乃是項信,要是青黃不接,下一任南軍元帥在帝豪軍方威望不足,或是還有比他更高的存在,勢必造成麻煩和輿論。
南軍代表著帝國三軍之最強,理所當然南軍元帥該是帝**方最高的存在。
項信在位南軍元帥的時候,帝**方誰都沒辦法和項信比擬,連是朝堂都沒辦法找出這樣的人物。
現在皇帝陛下讓項信離開南軍元帥的位置,合適新任南軍元帥位置得人物,僅僅有著柳如逝。
柳如逝乃是做過三軍副元帥的存在,在帝**方威望極高,同樣級別很高。
又是曾經在帝國的戰場上面有著滅國的功勞,要是他不能力壓西軍元帥韋應伍和北軍元帥陳巖坐上南軍元帥的位置。
恐怕百姓當中議論紛紛,百姓的唾沫都可以把朝堂官員們全部淹死。
沒辦法,誰叫柳如逝的地位和威望極高,在百姓眼中更是有著故事流傳,不是簡單得人物。
在十幾年那場戰爭當中,李立青,項信和柳如逝成為帝國家喻戶曉的存在。
項信和李立青本身有著極高的地位,算是加大了他們的知名度罷了,算不得太過神奇。
但是柳如逝卻是不同,柳如逝當時是南郡太守,帝國文臣卻是愿意領兵和西方諸國作戰。
這樣的操守,直接讓百姓把這位南郡太守記在心中,一時間大街小巷都流傳著柳如逝的傳奇。
再是他滅國,又是遷居三軍副元帥,位高權重的奇才,百姓們更加了解。
直到五年前,上位北軍元帥失敗的柳如逝被迫出任帝**部尚書,一時間百姓都有些憤憤然。
誰都可以看出來柳如逝的能力,結果他做不上北軍元帥的位置,豈不是讓百姓們紛紛為他不平。
基于這樣的情況,哪怕是有些紛擾輿論,朝堂都不能做些什么,沒辦法,陳巖上位成定局。
而柳如逝沒有其他位置可以去,必須出任帝**部尚書,別的人出任軍部尚書有些不合規矩,更加不夠級別。
現在南軍元帥位置空缺,要是柳如逝還是沒辦法出任南軍元帥,恐怕百姓可以把咸陽的官署給砸爛。
有時候,百姓的聲音可以忽略不計,但是有時候,百姓的聲音便如同驚雷般炸耳,不可以不做出解釋。
因而在項信離任消息傳出來的時候,沒誰想著謀取那道南軍元帥的位置。
因為他們都知道,誰都搶不走那道位置的歸屬權,否則便是和帝國百姓作對。
在軍方當時的情況,除了柳如逝級別足夠和威望足夠之外,誰都沒辦法勝任南軍元帥的位置。
雖然除開別的,其實還可以由南軍副元帥勝任南軍元帥,只是當時南軍副元帥是項信提拔起來的向羽。
剛剛坐上副元帥的位置,哪怕向羽對南軍極其了解,更是在南軍任職幾十年,是南軍大將軍,項信之下的第二號人物。
到底向羽沒有那般如柳如逝的知名度,帝**方或許了解向羽,可是百姓卻是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