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到底是無數集合體,而寒門學生可以統稱為寒門學生,他們的目的都是相同的,改變自己的同時改變帝國。
抱著這樣的想法,有時候寒門學生在學宮里面的學習更加刻苦,離開學宮到帝國道州任職,他們就更加熱愛學宮的名譽。
對于同時出身學宮的官員就更加容忍和溫和,做事情雖然不可以做錯,可是他們能給出解答和分析,讓他們別坐錯。
以前雖然太常卿仝致遠手握權柄位高權重,又是出身寒門的學宮學生。
但是太常卿仝致遠和他們有著本質區別,太常卿仝致遠雖然有著提攜學宮官員的舉動。
可是仝致遠到底是溫和的存在,讀書人的特點,仝致遠在朝堂上面話語權很重,做事情卻是無比的隨性,沒有明確的領袖氣質。
而出身軍方的項信,此前乃是帝國的南軍元帥,領導著帝國的軍隊滅掉越國。
有著滅國的功勞,再是現在出任帝國太尉,行為處事都顯得有幾分霸道。
對于大部分出自學宮的官員而言,如同項信太尉這般的高位者,且出自寒門的,方是他們最合適的跟隨者和帶頭者。
在那些學宮官員的眼里,從任何方面來看,項信太尉都要比太常卿仝致遠要合適的多。
何況太常卿仝致遠和皇帝陛下關系太過親近,和皇室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更加注重的是平衡,而非他們這些出自學宮的官員們的利益和話語權。
再是太常卿仝致遠身在帝國朝堂文臣序列的領袖,身為九卿之首,掌握著至高的權柄。
兩位丞相對仝致遠而言,都顯得有些羸弱,文臣領袖可以說仝致遠是當之無愧。
內部的紛爭,仝致遠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不涉及帝國的利益,都選擇沒有看見。
基于這些原因,那些來自學宮的官員們在太常卿仝致遠坐鎮朝堂的時候,根本不敢強勢出面。
現在的帝國,想要上位還是需要高強度的背景,沒有任何人可以攻訐的完美。
柳如逝能坐上帝國南軍元帥的位置,靠的就是他無可或缺的能力和功勞。
十幾年前那場戰爭的出現,身為南郡太守的柳如逝擁有滅國的功勞。
讓他直接走上帝國朝堂官員們的眼睛,這樣位身處偏遠道州邊境的太守,有著這樣的能力。
朝堂官員側目的時候,帝**方都盯上了這位年輕的太守,柳如逝到南軍出任副元帥。
傳聞有著軍神李立青的指點,項信出任南軍元帥同樣如此,不過項信是名正言順。
李立青退位之后,帝**方項信排在第二位,那就沒誰膽敢排在第一位。
只是柳如逝的轉任,還是需要有人做到提綱挈領的作用,而李立青的建議,很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