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宮出來的官員們,到底有著曲高和寡的意味在其中,他們不愿隨波逐流,想要在帝國朝堂上面真正做到名留青史。
如同帝國項信太尉那般,現在出任帝國太尉,算是五十年來最風光的寒門學生。
雖然說出自學宮的學生里面有著半數都是世家子弟,但是真正走出來的世家子弟到底還是少數。
大部分走出來的都是寒門的學宮學生,沒辦法,他們唯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努力。
前途看不見迷霧,帝國朝堂的科舉制度,算是給他們這些寒門學生真正謀劃了一條出路。
再是加上帝國皇帝陛下對于學宮的扶持力度,若是在這樣的環境當中,都只能郁郁寡歡的做底層做普通人,到底還有違背帝國學宮幾年來的教導。
雖說帝國學宮從來沒有要求學生們必須進入朝堂,必須出將入相,必須為帝國效力。
但是他們不甘心他們在學宮里面幾年的教導,帝國每年給給學宮的銀兩補助落到他們手里面而沒有半點回應。
因而學宮當中培養出來的學生,別的東西沒有,那種家國情懷卻是濃郁到了極點。
別看那些世家子弟都是為了自家謀取利益,但是真的當他們的利益和家國之前有著糾葛的時候,他們肯定想當然爾的為帝國辦事。
正是因為學宮有著這樣的魅力,皇帝陛下方是信任歷代以來的學宮祭酒和學宮里面的學生。
連是李立青出任帝國南軍元帥,雖然有著皇帝陛下信任隴西道世家的緣由。
同時還有著學宮學生的背景在其中加成,身為隴西道世家的嫡系的李立青,本身就對帝國足夠忠誠。
之所以不讓他出任帝國南軍元帥,還是因為那些朝堂官員們擔心隴西道世家尾大不掉,將來掌握帝**權威脅朝堂。
只是出身學宮的李立青,有著足夠的方式讓皇帝陛下真正相信他李立青。
家國情懷有時候是最可怕的東西,能讓人在不知不覺當中沉迷其中,好在家國情懷不是壞事情。
許多朝堂的官員或是那些百無一用的書生們,空談誤國,說帝國如何如何不允許他們書生談論政事,實在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想要堵住世人悠悠之口。
同時還極其惡劣的怒罵帝國的百姓蒙昧無知,只知道臣服在帝國皇帝的淫威之下。
天生就是帶著奴性的屁民,對于這點,帝國朝堂都是沒有什么回應,皇帝陛下每每都是怒不可遏。
而唯有出身學宮的那些官員方是站出來和那些百無一用的書生們理論是非。
家國情懷不是什么奴役百姓的邪惡思想,而是帝國秦人自內心深處發展出來的意識形態。
他們真正的熱愛帝國,愿意為帝國赴湯蹈火,帝國不僅不需要奴役他們,他們對待帝國就像是對待自家的親人般。
那是份沉甸甸的民族自豪感,千年前的分裂割據的戰亂,讓東方這片土地上面的百姓流離失所痛苦不堪。
是帝國皇室趙家帶領著隴西道世家站出來,他們想要結束這樣的亂世,想要給百姓們更加安逸舒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