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爭議的柳如逝出任帝國南軍元帥,朝野上面沒誰說話,連是半點反對的聲音都沒有。
一是皇帝陛下說出來的話,他們不敢去反對。二是柳如逝出任帝國南軍元帥,還真就是順順當當,沒有必要反對,同時他們也反對不了。
畢竟沒有根據,柳如逝級別太高,單論級別來看,柳如逝應該是之前帝國最高的那位。
軍部尚書的職位級別,位同三公之太尉,而項信不過是南軍元帥,略低于軍部尚書。
只是南軍太強,戰略意義比較重要,所以才是給人們造成假象,那就是南軍元帥與軍部尚書齊平,或是高于軍部尚書。
柳如逝出任帝國南軍元帥事板上釘釘的事情,三河世家滲透下的官員都不是傻子,幾年前都約定好的事情,沒誰敢反悔。
而學宮在軍方有資格出將入相,的標志**件,或是讓學宮學生認識到仁宗皇帝對學宮學生進入軍方態度的是項信出任帝國西軍元帥。
當時項信是西軍大將軍,僅次于西軍元帥,畢竟當時的西軍沒有副元帥,或是說西軍副元帥剛剛離職,還沒來得及選任。
在那樣的時候,張家老元帥提拔李立青出任帝國南軍副元帥,再是上書舉薦軍方賢能。
基本上標志著,誰出任西軍副元帥,誰就是下一位西軍元帥,項信作為西軍大將軍,距離副元帥僅有一步之遙。
可是這一步之遙,就像是天塹鴻溝般隔絕在他面前,他出自寒門,出自學宮,天然劣勢,再是將門世家的封鎖。
可以說讓項信看不到半點再進一步的希望,沒想到張家老元帥這位當時帝**方第一人。
直接上書舉薦李立青出任帝國南軍元帥,這位軍方第一人直接打破將門世家的封鎖。
同時在舉薦書上面還寫著項信的名字,種種原因糾葛在一起,使得項信出任西軍副元帥,李立青出任帝國南軍元帥。
瞧著李立青擔任帝國南軍元帥,應該是獲利最大,其實獲利最大的是項信。
項信面前是道天塹鴻溝,若非沒有張家老元帥的神來之筆,恐怕項信這輩子都無法跨過去。
而李立青出身隴西道,得到仁宗皇帝陛下的賞識和信任,仁宗皇帝肯定會把李立青推上去,只是時間問題。
項信出任帝國西軍副元帥,標志著學宮出將入相的格局徹底打開,讓學宮里面那些立志報效帝**方的學生們見到希望。
再是加上項信本身出自學宮,又是寒門,卻能走上帝國西軍副元帥的位置,且是日后板上釘釘的西軍元帥。
都讓學宮的學生們感到振奮,出將入相徹底形成前路,不再是以前名不副實的出將入相。
學宮學生在項信的身上看見出將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