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就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古往今來都是如此,當然作為千年來東方這片土地上唯一的帝國,大秦帝國自然不例外。
不過在世家把持帝國官場的時候,寒門想要出人頭地實在是困難,不管是文臣序列的世家,還是那些將門世家,他們在朝堂和軍方的話語權都是極其重。
無他,畢竟這些世家當中曾經出現過問鼎朝堂和軍方權力巔峰的存在,即便他們退下去之后,依舊有著讓那些寒門永遠都觸碰不到的人脈和關系背景。
而學宮的出現,則是皇帝陛下給那些寒門學生直接搭建的平臺,只要他們能在平臺里面盡情展露自己的能力。
一定就可以被皇帝陛下看到,即便是被皇帝陛下看不見,都可以走學宮特有的科舉道路。
雖然說在以前科舉里面充斥著許多不為人知的隱秘,世家大族都可以通過科舉籠絡人心。
但是隨著學宮的出現,隨著玄宗皇帝和仁宗皇帝對于學宮的重視程度,使得學宮漸漸有了抗衡那些世家的能力。
即便那些世家想要在科舉里面做些手段,他們都不敢對學宮里面出來考科舉的學生做手段。
雖然說學宮在帝國之內的地位僅僅局限在教導學生,為皇帝陛下為帝國培養出色的人臣。
可是皇帝陛下的看中,讓以前的學宮逐漸攀升到了權柄的頂峰,地位自然不可同而語的說話。
以前建立的學宮,在最開始的幾十年,確實只是最尋常不過的勢力,不過是帝國百姓有朝一日讀書學寫字的地方。
但是隨著兩位皇帝陛下的認知和謀劃,玄宗皇帝開始有意識的重用來自學宮的學生。
想要讓他們和被三河世家滲透的咸陽朝堂的官員們分庭抗禮,自然而然要從里面選拔出能力出眾又能一帆風順的人才。
而仁宗皇帝則是在玄宗皇帝的基礎上,直接把對學宮的建設完成到了最高的程度。
在仁宗皇帝在任期間,有了太常卿仝致遠這般權侵朝野的出自學宮的官員,位列九卿之首不說,還有著無可比擬的權威。
還有中期的兩位帝國元帥,西軍元帥項信出自寒門,卻能一步一步走上帝國元帥的位置,標志著學宮真的可以做到出將入相。
南軍元帥李立青則是特例,沒辦法,李立青的出身不弱,作為隴西道李家的嫡系。
雖然在朝堂上面隴西道世家一直遭受帝國朝堂官員的抨擊和彈劾,可是隴西道世家在皇帝陛下的心中地位仍舊極高。
不說這點,李立青自身帶著的出身學宮的特質,同樣是仁宗皇帝提拔李立青出任南軍元帥的重要原因。
到底李立青曾經在學宮里面學習過,仁宗皇帝兩種考慮之下,決定讓李立青出任帝國南軍元帥。
相對而言,李立青作為第一任出自隴西道世家,還能坐上帝國南軍元帥位置的存在,算是在帝國歷史上都是特殊的。
南軍元帥作為帝國自世祖皇帝之后的軍方真正的領袖,不同于帝國太尉坐鎮咸陽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