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平時的時候,仁宗皇帝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過去了,可是現在仁宗皇帝想要做事,劍南道世家還敢這樣做。
在仁宗皇帝心中,就留下,是不是覺得飛鳥盡良弓藏有些淺,他們完全沒有記性。
所以在仁宗皇帝的謀劃里面,直接把劍南道世家給狠狠的批評了一頓。
仁宗皇帝心意已決,別說劍南道世家聯合咸陽的將門世家,就是聯合其他的千年世家都于事無補。
事關帝國千年的大局,更是關乎仁宗皇帝對于朝堂的掌控權,根本沒辦法計較。
可以說當時的劍南道世家真的是利令智昏,都想出來要在仁宗皇帝口里奪食的想法,真是不知死活。
果不其然,借著張家老元帥的舉薦書,仁宗皇帝扶持項信出任帝國西軍副元帥。
而當時肉眼可期的西軍元帥年事已高,坐不了帝國元帥位置幾年,早晚都要退下去。
加上仁宗皇帝對項信的扶持力度,作為西軍副元帥的項信直接補位帝國西軍元帥,算是板上釘釘沒有任何爭議的事情。
而之后和項信或者說和仁宗皇帝爭搶帝國西軍元帥位置的劍南道世家,在往后的十幾年里面,都沒有出現過高位者。
連是三大將軍的位置都沒有出現過,最高不過走到普普通通的將軍位置,距離以前想象的西軍元帥更是完全沒可能。
算是仁宗皇帝對劍南道世家的打壓,對于千年世家染指軍方,應該是帝國皇帝最不可能容忍的事情。
要說劍南道世家特殊,他們世代鎮守西疆,有些特殊的權力很是理所當然,可是他們過分要求,觸及仁宗皇帝的逆鱗,直接觸之即死。
到了當今皇帝陛下的天圣年間,作為西軍元帥的項信帶領軍隊迎接西方諸國的入侵,并且有著滅國的功勞。
遷居帝國的南軍元帥,而戰爭當中獲得功勞的劍南道世家,方是開始發跡起來。
當然重要的原因是現在的皇帝不是當年得仁宗皇帝,而是之前的太子,現在的天圣皇帝。
自項信離開西軍,劍南道世家在西軍里面的位置都動了動,不過他們還是想著西軍元帥的位置。
畢竟李立青作為隴西道世家的嫡系,都坐在南軍元帥的位置上十來年,要是劍南道世家都出不了一位,顯得實在是可笑。
還是想著推上去一位,于是應運而生的韋應伍,走上帝國西軍的路程,經過幾年的艱苦卓絕,再加上韋應伍在西方諸國入侵的戰爭中立下功勞。
終于在天圣十二年的時候,成為帝國西軍元帥,算是了解了劍南道世家畢生的夙愿。
到現在天圣十九年,韋應伍坐在西軍元帥的位置上七年的時候,雖然沒有太過明顯重大的功勞,可是同樣沒有犯過錯。
想來還可以在做西軍元帥好些年,三大千年世家當中,隴西道世家和劍南道世家都出過帝國元帥。
唯獨三河世家,占據著河北道三座道州,又是和北軍接觸密集,卻出不了帝國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