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坐在北軍元帥位置上的陳巖,對于三河世家的態度始終處于曖昧的階段,倒是讓帝國朝堂和軍方的有些不滿。
其中不滿最明顯的肯定是出自學宮的那批官員,他們秉承著帝國最正宗的思想。
堅決維護帝國的統一,維護皇帝陛下在帝國的權柄,對于世家都是保持著警惕和忌憚的態度。
當然如劍南道世家世代鎮守西疆無為峰,且沒有做過半分逾越規矩的世家,出自學宮的官員們,談不上親近,可同樣沒有選擇彈劾他們。
畢竟帝國內部還是崇拜英雄主義色彩的世家。
至于隴西道世家,作為帝國的開國世家,本應該有著無比權深重的權柄,卻是自困隴西道。
他們雖然世襲罔替,卻從未做過對不起帝國的事情,安居樂業的生活,急流勇退。
出自學宮的官員們,對于隴西道世家的態度相對而言比較緩和,畢竟他們明白,若是沒有隴西道世家在千年前的努力,何來今日的帝國。
至于同樣和隴西道世家他們傳承千年的三河世家,在出自學宮的那批官員眼里,就顯得有些落于下風。
不說別的端正與否,以三河世家滲透朝堂,以利益勾結那些朝堂的官員謀取更高的利益。
都足以讓出自學宮的那批官員們對三河世家深惡痛絕,彈劾三河世家都是輕巧的。
在帝國大部分官員看來,三河世家無異于毒瘤般的存在,在暗處不斷挖空帝國的利益,全然沒有顧及帝國大廈是否有著傾覆的威脅。
歷代皇帝陛下正是看到三河世家如此態度,就想著出手清理三河世家。
樂視借用兼任制度和冗官制度斂財的三河世家,做事情雖然有些不擇手段,可都在規則之內,只是他們沒有底線的肆意奪取。
都讓歷代皇帝陛下有些束手無策,要說對他們出手,可是沒有足夠的證據和把柄,還真是不好徹徹底底清除干凈。
可若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任由他們繼續如此,恐怕來日帝國真的可能出現地基不穩的情景。
現在西方諸國經過十幾年的修養,可以說早就蠢蠢欲動,而且漠北王庭的漫漫黃沙范圍越來越寬廣。
遲早漠北王庭都要南下,西方諸國都要東出,到時候再是內部不穩,三河世家弄出些幺蛾子。
內外交困,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即便帝國有面對西方諸國和漠北王庭的戰斗力,可是要警惕內部的三河世家,倒是顯得有些分身乏術。
而且內部的事情必須平穩過渡,首先要能夠頂替起被三河世家滲透的那批朝堂官員。
再是清除三河世家賴以生存的冗官制度,不出十年的時間,三河世家勢必按耐不住。
不管如何,朝堂官員和冗官制度都是三河世家的左膀右臂,先斬落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