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頡有些僵持的站在原地,說到底他出身有些低微,若是不算上五十年前他的曾祖父,就是那位蒙家太尉的話,現在他蒙家不過是普普通通的殷實人家。
考慮大部分問題的時候都是有些不全面,何況他根本無法理解張煜和柳邯之間的感情。
所以說有些話他說出來,就感覺有失偏頗,有著玩味的味道,正是如此,他有時候說出來的話又是最公正的。
但是他想了想,并沒有選擇繼續說話,實在是他覺得沒什么好說的,畢竟以一點窺全貌,以他的能力還是有一些不足之處。
雖然他的曾祖父是曾經五十年前問鼎帝**方的帝國太尉,算是現在項信之前的最后一位太尉。
是帝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位出身寒門的太尉,而給他們蒙家沒有形成真正的世家。
所以說有些時候做起事情來,和考慮某些問題的時候,無法以世家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自然而然就顯得有些偏頗。
正是因為明白這段,蒙頡方是選擇不繼續說話開解,別看蒙頡看起來五大三粗,但是做事情卻是有著深刻的思量。
一旦發現某些事情不對勁,他都可能立刻調轉新的方向去思考問題,而不是單純的停留在原地。
雖然他出身不過殷實人家,而曾祖父蒙家那位太尉又是相隔五十年之久。
但是蒙頡在學宮里面學習的東西都是融會貫通,他以現任帝國太尉項信為偶像。
畢竟項信是他曾祖父蒙家太尉之后,又一位出身寒門的帝國太尉,只是相對而言,這位項信太尉的出身和經歷要離奇些。
昔年,項信太尉在學宮里面學習,遇到了現在的太常卿仝致遠和帝**神李立青,他們相濡以沫,在微末當中結識。
有了極其深刻的情誼,后來他們各奔前程,確實都是人杰,做出的事情,和他們擁有的能力都是當之無愧的問鼎當時的讀書人。
后來項信若非是有了機緣,遇著仁宗皇帝這樣的明君想要改革帝**政事務。
直接把作為抬頭兵的項信給扶上帝國西軍元帥的位置,再是后面的戰爭開始,項信太尉的功績超然出眾。
方是走到現在帝國太尉的位置,可以說項信太尉一路走來的機緣頗為深厚,否則真的是難以走到現在的位置。
倒不是說現在情況就比以前的情況要好,現在朝堂上面的官員彈劾軍方高層簡直肆無忌憚,為非作歹都是沒辦法處理他們。
項信太尉能夠真正上位帝國太尉,不知道其中有了多少次彈劾,之前聽聞咸陽里面爆發朝臣通過御史臺彈劾項信太尉的事情。
那些彈劾奏疏直接堆滿了勤政殿,上面全是彈劾項信出任太尉的奏疏。
意思非常明顯,就是不能讓人坐上帝國太尉的位置,不管是項信還是李立青。
現在帝國朝堂官員最高的是兩位帝國丞相,要是現在再出現帝國太尉,朝局可就顯得有些混亂。
再是加上自五年前御史大夫被抄家滅族之后,御史臺始終處于空置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