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這種原因,使得三河世家對于出自學宮的官員都有些痛恨和畏懼情緒。
但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始終把持著帝國,對于學宮學生入仕途的策略乃是昔年玄宗皇帝和仁宗皇帝定下的。
否則何以有現在地位如此之高的學宮,兩位皇帝定下的策略,到現在實行幾十年的時間,根本沒辦法改正。
這就代表著帝國朝堂來日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出自學宮的官員,如同他們這般依賴滲透朝堂官員而掌握權柄的世家,將會被徹徹底底的拋棄。
作為存在帝國千年之久的三河世家,或許他們沒有野心,但他們絕對不甘心做僅僅富庶的殷實人家。
對他們而言,把握河北道三座道州的官場算是他們最后的底線,那樣他們才有安全感。
可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皇帝陛下是否允許他們把控帝國的道州官場。
連是隴西道世家對隴西道部分郡縣世襲罔替都沒辦法把控那些郡縣的官場,仍舊選擇讓帝國的官員進入。
而劍南道世家都是掌握帝國的軍權,推出了一位帝國的西軍元帥,都是不敢妄自稱尊的想要把控劍南道的官場。
以三河世家這種本身就對帝國有著情緒,而帝國又非常了解三河世家性格的存在。
他們不知道急流勇退,還想著把控帝國三座道州的官場,恢復以前分裂割據的局面,對于帝國皇帝陛下而言,肯定是不可忍受的。
因而兩者之間有著不可能調節的矛盾在其中,這就導致三河世家在某些措施方面必定和皇帝陛下有著背道而馳的想法。
對于整座帝國而言,任何東西都是帝國皇帝陛下的,現在三河世家如此不諳世事。
那就直接觸怒了帝國皇帝陛下,皇帝陛下做出些不顧顏面的事情。
直接把項信拉到帝國太尉的位置上,掌握帝國的兵符軍權,想要對那些冗官制度和帝國官場上面那些被三河世家滲透的官員下手,便沒有任何顧忌。
對于這些千年世家,帝國皇室趙家始終保持著他們應該的尊重,畢竟當初他們的停止刀戈。
使得帝國得以建立,沒有造成大面積的生靈涂炭,只要不做任何錯事,皇室趙家可以允許那些千年世家自由自在。
如同現在的隴西道世家和劍南道世家那般,他們雖然都有著權柄和特殊的地位,可是他們真正忠誠于帝國,且安分守己。
皇室趙家和皇帝陛下看到眼里,都覺得心情舒暢起來,不愿意刻意對付他們。
畢竟帝國的建立離不開他們的識時務,且趙家不想承擔那些狡兔死走狗烹的罵名。
歷代帝國皇帝都想著千古流芳,最好名字上面都是仁君明君的標志,沒有那些烏七八糟的東西。
可是三河世家對朝堂官員的滲透實在是有些過分,都到了歷代皇帝無法忍受的程度,現在對他們出手,必定痛下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