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道的風情還是那般的魅力四射,讓人不經意間就是沉迷留戀不舍,最終徹底的選擇在江南道定居下來。
不過雖然江南道有著錢塘城和江南城這兩座足以在帝國排進前十的城池,部分來自帝國的富商都是選擇定居在錢塘城或者江南城,只是因為這里地理位置合適而已。
但是對于原本來自江南道的那些讀書人而言,他們卻是開始朝著北方而去,背著行囊北上,目的地非常明確的選擇關內道的咸陽。
沒辦法,科舉制度的出現再是加上帝國征服江南道,而江南道讀書人對于帝國的認同感在慢慢的加強,自然而然想要進入仕途的讀書人們都是選擇參加科舉。
秋季初期的時候開始各座道州內部小規模的開始科舉考試,等到選擇出來優秀的存在,再是到秋季末尾的時候到咸陽城參與皇帝碧璽親自主持的科舉殿試。
當皇帝陛下親自主持的科舉殿試結束,自然而然那些通過的讀書人就是有著機會可以進入帝國官場做官,走入堂皇的仕途。
若是沒能走到帝國官場,沒能進入仕途,對于某些讀書人而言照樣沒有什么,因為幾個月之后就是帝國學宮開始招收學生的時間,科舉殿試不過者,一般都會選擇進入帝國學宮里面再是深造幾年。
等到來日帝國再是召開科舉考試的時候,他們就是可以通過學宮的路子直接參與科舉殿試,有著天然的優勢。
只是對于進入學宮,還是比較困難的,不是說誰都有著資格能夠進入學宮,或許有些通過殿試的讀書人都是沒辦法通過學宮的考核,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現在帝國開始科舉考試的秋季,算是帝國比較重要的時節,百姓們各司其職,農夫們則是在田間地頭勞動收割豐碩。
而讀書人們則是參與科舉考試,再是通過殿試讀書,自然沒有閑暇的存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是非常附和帝國的狀態。
江南道有著極其特殊的情況,這里富商齊聚,因而街道上面來往的百姓和商人都是非常的多,當然江南道富庶不在于單單的富商,而在于那些農田豐收。
每年這樣的時候,都是江南道首府江南城官署里面的那些道州主管們做事情的事情,要是別的道州還好,可是江南道的道州大總管乃是由帝國南軍元帥柳如逝兼任,那些江南道道州主管可是不敢懈怠。
帝國南軍鎮壓兩座道州,江南道和嶺南道,帝國南軍元帥柳如逝則是兼任兩座道州的大總管,同時還是兩座道州的督導。
算是軍政一把抓的存在,還有關于各種方面的調配都是在帝國南軍元帥柳如逝手里面,要是那些道州主管不服從,可是要遭受批評。
畢竟帝**隊在上,要是不注意帝國南軍元帥柳如逝先斬后奏,可是沒誰能給這些道州主管們求情的辦法。
綜合來看,帝國南軍掌控下面的嶺南道和江南道倒是如同小國家,而帝國南軍元帥柳如逝則是這座小國家里面的皇帝。
這種特殊的權力結構,讓帝國皇帝陛下對于帝國南軍元帥的選擇都是非常穩健的,別的選擇可以不插手,但是帝國南軍元帥必須由他親自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