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道人影先后進入正廳里面,外面有著來自江南道官署的士兵守著,當然不是那種出自江南道本地的入伍的士兵,而是來自帝國南軍的分流。
在十幾年前,由帝國西軍元帥項信出任帝國南軍元帥,同時作為嶺南道和江南道兩座道州督導的時候,就是開始有意識的對帝國南軍當中的某些軍士進行分流。
目的倒是沒有特別嚴重,不過是為了治理好嶺南道和江南道,因而最開始的嶺南道和江南道官署里面的官員大部分都是來自帝國南軍。
在往后的十幾年里面倒是陸陸續續從帝國內部或者朝堂里面調遣過來擔任過嶺南道或者江南道的官員,但是他們都是無一例外的出任外部的官員。
在項信主持嶺南道和江南道事務的這十幾年里面,基本上帝國朝堂的官員想要坐到嶺南道或者江南道的官署的主管官員,還是非常困難的。
沒辦法,項信認為帝國想要徹底征服嶺南道和江南道,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不要摻雜任何官僚的味道進入帝國嶺南道和江南道。
首先選擇由帝**方合適的人才進入嶺南道和江南道官署里面主持地方事務,這樣即便是出現某些事情都可以和帝國南軍快速溝通。
當然這種建議,當初項信是遭受過朝堂的非議的,沒辦法,由帝國南軍里面的將領出任嶺南道和江南道官署的主管官員。
直接算是由項信徹底把持著嶺南道和江南道官署里面的權力,完完全全就是把來自朝堂的監督給摒棄掉,很容易遭受朝堂官員彈劾擁兵自重,有所僭越。
當然果不其然的就是接下來的那段時間里面,即便是項信威望在帝國搞到了定點,依舊有著朝堂官員選擇對項信彈劾。
好在接下來項信沒有選擇例會,而是迅速投入到對嶺南道和江南道官署的構建和治理上面,短時間內倒是取得顯著的成功,當然這種成果體現在江南道,而非是帝國南軍坐鎮的嶺南道。
朝堂上面的那些官員看到江南道的變化,倒是不好意思在繼續說,而且皇帝陛下擺明著非常信任項信,要是他們繼續說,不過就是招惹皇帝陛下的怒意。
有些莫須有的東西,在皇帝陛下堅持之下,而又是沒有選擇處理,那就代表著皇帝陛下還沒有想撕破臉的念頭。
要是他們再是接著不識時務,恐怕很容易引起皇帝陛下的不滿和厭惡,到時候皇帝陛下親自出手,可不是他們能夠抵抗的。
雖然朝堂官員在朝堂上面有著囂張的姿態,有時候還膽敢逼迫皇帝陛下,可是那是他們明白現在的帝國幾代皇帝都是非常的明君。
做事情非常有著道理,不可能輕而易舉的屠殺朝堂官員,自然而然他們選擇囂張點,可是同樣他們明白,現在的帝國皇帝陛下在幾代皇帝的積累下面,權柄的集中已然到了難以想象的地步,不是他們可以挑釁的。
對待帝國皇帝陛下,他們始終都是知道不可以隨便屈服,但是又是不可以不屈服,因為他們沒有資本可以對抗皇帝陛下。
而且他們深知他們手里面握著的權柄正是來自皇帝陛下的賜予,若是皇帝真的憤怒想要嚴查,事情造成的后果將是難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