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說起來,如同柳如逝這般的帝國儒將,近幾十年來還沒有比柳如逝走的還要高的存在。
以前的帝國儒將到時不錯,但是隨著帝**方的改革開始,還有朝堂上面的紛爭越發可怕,漸漸的帝國儒將出現的可能性越發低迷。
倒不是不可以出現,而是帝**方和帝國朝堂之間已然天然形成到天塹鴻溝,想要從帝國文臣邁入到帝**方,需要改變的東西實在是太深,而且很容易遭受兩方的排擠。
所以帝國儒將出現的可能性在慢慢的變低,實在是帝國朝堂官員和帝**方之間有著隔閡,好似種族隔離般的不存在共同之處。
至于柳如逝的出現實在是意外,沒辦法,當年柳如逝是出自學宮里面的文臣,可是剛好碰上西方諸國聯軍對帝國的入侵。
直接進入帝國山南道和淮南道,本身帝國邊境南郡太守的柳如逝被攻破防守,自然而然就是在混亂的局面打破了他身上的枷鎖。
他就可以被當做無根的浮萍,因而率領那些沒有領導的山南道守軍朝著西方諸國的聯軍后路,又是有著滅國的功勞。
天然之間造成極其震撼的效果,讓誰都沒辦法側目,如此功勞,皇帝陛下自然褒獎,再是加上帝**神李立青和南軍元帥項信的保舉,柳如逝很是自然的過渡到了軍方高層,出任當時的帝國南軍副元帥。
要是說起來,真的是時也命也,若是靠著柳如逝在朝堂的奮斗,或許遠遠不能到達今日的位置。
但是當年的那場席卷帝國世間的戰爭,倒是給了他很好的選擇,讓他有著機會穿梭兩種之間,現在走到帝國南軍元帥的位置上。
要是比起來,就如同帝國朝堂上面的文臣序列的帝國丞相,柳如逝在帝**方的地位就是如此至高,簡直就是現在帝**方高層的領袖。
當然帝國太尉有些不同,說他是文臣,可是他手里面握著的權柄是來自帝**方的調動,可是若是說他是帝**方,可是他時時刻刻都在帝國朝堂。
因而他們在排列的時候,一般都是選擇把帝國太尉單獨存放,要知道帝國太尉乃是帝國三公里面最高最權柄深重的存在。
沒辦法,誰叫帝國太尉項信手里面握著帝國的兵符軍權,只有是項信愿意,他可以隨意的調動帝國的軍隊。
當然這種隨意在于皇帝陛下愿意看見,或者即便是看見都可以當做沒有看見,否則就是如同謀反的罪責,乃是要夷滅九族的。
帝**方的高層都是看到柳如逝出任帝國南軍元帥,標志著帝**方自項信離開之后,又是走出位位高權重的人物。
當然這種位高權重不單單是存在于帝**方,還有在整座帝國內部,柳如逝的名聲可不是簡簡單單的存在。
昔年柳如逝成為帝國南郡太守,再是在戰爭里面加入領導山南道守軍滅掉幾座小國的故事,帝國內部百姓可謂人盡皆知。
正是如此,在帝國百姓心中,柳如逝的威望乃是可以和帝**神李立青,以及帝國太尉項信比擬的存在,要知道前面這兩位可是帝國與西方諸國聯軍戰斗的總指揮和副總指揮。
而柳如逝可以和他們齊平,可見一斑,現在某些茶館里面說書人都是有著講柳如逝的故事,講他以文臣之身走入武將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