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錢主管的分析,他們照樣覺得有些道理,好在錢主管和于諶主管之間的分析沒有互相違背的地方,他們只是把最有可能的情況都給羅列出來讓幾位主管共同參考。
于諶坐在高坐上面,低眉看著地面,順便再是抬頭看著外面的景色,現在的秋季,江南道靠近東海和南海,很容易陷入梅雨時節。
好在近些時間的江南道沒有出現任何雨季,梅雨的影子更是都沒有看見,所以他們主持科舉才是那般的順利。
把那些想要進入帝國仕途江南道讀書人,都是給他們開舉科舉考試,然后等到現在的時候,那些通過道州科舉考試的讀書人都是送到了帝國都城咸陽。
對于江南道官署里面的這幾位主管而言,算是了解了他們的那些麻煩,或者說該是他們應該做的事情,都是提早做完。
把科舉這種關乎帝國未來的事情徹底做好,基本上下半年的江南道官署的一些重要的事情都是做完了一半的數量。
沒辦法,帝國科舉制度是皇帝陛下親自把關的事情,而且前任帝國南軍元帥項信,就是現在的帝國太尉特別重視嶺南道和江南道的讀書人發展問題。
尤其是江南道,作為世間諸國當中比較有名氣的讀書人匯聚之地,雖然有著江南道溫柔纏綿悱惻的故事。
可是有些讀書人還還是有著不錯的能力,可以發展為官,不必等他們全部進入帝國經商的隊伍。
在項信特別的注意之下,帝國道州之內的江南道官署自然非常看中這件事情,要是項信和皇帝陛下共同的懲罰下來,他們還是有些害怕的。
要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是項信作為帝國南軍元帥,而他們都是帝國南軍里面的將軍,若是出現某些事情,惹怒了項信,他們遭受的麻煩還是比較可怕的。
在這種情況下面,他們自然把科舉制度當做最為重要的事情,連是秋收和江南道百姓的禮節祭拜等等都是比不上科舉。
江南道官署里面,一年基本上就是只有四件事情非常重要,那就是上半年的播種,下半年的科舉和秋收,以及江南道百姓禮節祭拜等等的問題。
現在項信雖然離開帝國南軍,成為帝國的太尉,可是現在出任帝國南軍元帥的柳如逝乃是帝國出名得儒將,且曾經和項信元帥有過公事。
想來他們對待任何問題的態度基本上都是相同的,沒有什么大致不同的地方,使得他們做任何事情都是按照以前項信元帥的標準做事情。
沒想到現在一開始,柳如逝出任帝國南軍元帥,第一步動作就是如此石破天驚,直接調遣軍隊朝著西方諸國和大堰劍閣的方位而去。
且不說真實意圖到底是怎樣,單單是這樣的動作,都是很容易引起西方諸國和大堰劍閣的反感,到時候他們再是做些事情反抗,后果不堪設想。
不過他們倒是喜歡這樣位帶著強烈個人色彩的帝國元帥,要知道帝國元帥的態度強硬,就是可以代表他治理下面的軍隊的強硬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