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如果他徹底坐穩帝國南軍元帥的位置,即便是帝國朝堂的那些官員對他如何莫須有的攻擊,在皇帝陛下眼里都是無足道哉,而他柳如逝自然更加可以不用理會。
看前面項信太尉的事情就是特別鮮明的案例,坐在帝國南軍元帥的位置上十幾年,朝堂上面的官員對項信太尉的彈劾不是沒有。
可項信太尉基本上沒有半點理會,皇帝陛下同樣從來不相信那些莫須有的攻擊和彈劾,都是選擇視而不見,項信太尉則是主持著江南道和嶺南道的政務,基本上看都不看帝國朝堂那些官員的亂七八糟的彈劾。
當然項信太尉有著這樣的能力和底氣,要知道項信太尉現在古稀之年,在玄宗皇帝的時候就是進入帝**方。
到了仁宗皇帝時期,項信太尉則是成為帝國五十年來第一位問鼎帝國元帥的寒門人士,對于帝國而言可謂是非比尋常的存在。
同時在十幾年前,天圣二年的時候面對西方諸國聯軍入侵的副總指揮,有著滅國的功績存在,別說朝堂那些官員都不用看,連是皇帝陛下某些不合理的詔書,項信太尉都是可以直接指出來。
要知道在當年仁宗皇帝陛下的事情,仁宗皇帝邀請項信太尉和軍神李立青共同輔佐當時還是太子的皇帝陛下軍事方面的事情。
那些年,每隔半年的時間,帝**神李立青和項信太尉都是要進入都城咸陽教導當時還是太子殿下的皇帝陛下。
雖然當今皇帝陛下明確拜師的帝師乃是太常卿仝致遠,可是項信太尉和帝**神李立青與皇帝陛下之間都是有著師徒的情分。
照著這樣的關系來看,項信太尉指責皇帝陛下某些事情不合道理,乃是最理所當然的事情,畢竟一日為師終生為師。
說起來雖然不如那位三朝元老兩朝帝師的太常卿仝致遠來的霸道深入人心,可是項信太尉的地位絕對不是簡簡單單的。
自然而然在項信太尉出任帝國南軍元帥的時候,根本不用擔心帝國朝堂的那些官員對他的彈劾,可是柳如逝卻不能像是項信太尉那般,對于帝國朝堂官員們的彈劾置之不理。
雖然柳如逝有著滅國的功績,可是在其他方面都是不如項信太尉,而且現在是他時隔幾年再次出任帝**方的職位。
要是做的不好,很可能因為帝國朝堂那些官員對他的彈劾而徹底落下來,連是本該他有著的朝堂和皇帝陛下的愧疚都有可能消失。
因而在這段時間里面,柳如逝始終都是在想著如何打開新的局面,遏制帝國朝堂那些官員對他把柄的來日宣泄,如何坐穩帝國南軍元帥的位置。
日思夜想之間,終于是讓柳如逝想到了絕好的辦法,靠著那道辦法或許可以成為帝國南軍元帥新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