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塵寺的打算里面,如果宋國王室愿意放棄和西方諸國一起對大秦帝國作戰,那不管戰爭開啟與否,清塵寺都力保宋國。
可是萬事萬物都是沒有如果,宋國王室還是決定對大秦帝國作戰,因而當年清塵寺主持大師曾經北上見過帝國的容貌。
倒是符合他們內心的想法,因而對于宋國被滅國的事情沒有半分的阻攔,只是讓帝**隊不要過分殺戮,保留宋國王室血脈。
同時清塵寺愿意出面歸化江南道百姓融入帝國內部,就不需要那些軍隊對于宋國的百姓們全部搶劫什么的。
正是這些原因,帝國對于江南道還是有著大部分保留的地方,一些江南道百姓和富商的財物,帝國的軍隊可謂秋毫無犯。
不過剛開始的李立青坐鎮清塵寺,對于清塵寺悲天鳴人倒是有著好感,至于其他的則是沒有太多的感興趣色彩。
好在后面坐鎮江南道和嶺南道的乃是項信,曾經項信好歹是寒門子弟出身,又是有著學宮里面的學習經驗,現在位高權重,自然明白百姓苦的道理。
在這些方面和清塵寺有著不謀而合的地方,因而項信坐鎮江南道的時候,時常都是來到清塵寺和主持大師探討某些關于天下百姓的事情。
兩者可謂有著志趣相投的地方,自然而然清塵寺對于項信有著接納,對他們而言,帝國上位者是這樣位符合清塵寺規則的存在,倒是非常不錯的。
只是時間如流水,沒想到轉眼十幾年過去,曾經那位知天命的項信元帥,現在變成了帝國太尉,已然古稀之年。
新任帝國南軍元帥柳如逝是知天命的年紀,且是帝國內部出名的儒將,如此來看,清塵寺還是有些擔心。
畢竟儒者可不是好的意思,以前宋國朝堂就是有著太多的儒者,他們拿著宋國朝堂的俸祿,做的那些事情簡直不忍直視。
對于清塵寺而言,儒者本身就是不好的意思,或者說清塵寺天然的厭惡儒者。但是柳如逝是儒將,其內是否有著不同。
當然清塵寺斷然不可能抱著這樣的奢望,對他們而言一切都可能是最壞的結果,好在清塵寺有著絕佳的地理位置,而且他們也不怕任何肆意的侮辱。
主持大師看著遠處的太陽,正是在頭頂的感覺,散發著讓人頭皮發麻的熱量,照拂著世間的萬事萬物,在秋末出現這樣的太陽還真是有些奇怪。
“昔年,在項信太尉嘴里就是經常聽到帝**方能者輩出,不說幾年前離世的那位北軍元帥云乾,就是柳如逝就讓項信太尉贊不絕口。”
“以偏漏的山南道守軍,以帝國文臣的南郡太守之位,就敢領著山南道守軍朝著西方諸國腹地而去,連著滅掉幾座小國。”
“當真十幾年前世間少有的能者,可惜幾年蹉跎,不知還是否如當初那般,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