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在這樣的環境當中,長廊盡頭沒有出現任何人,自然而然的他們就是不可能聽到劍鳴的聲音,自然不可能有人過來查看。
男子帶著掃視的神情看著眼前有些蒼然的主持大師,恍惚當中記著他們十幾年前第一次相見的時候,這位主持大師還不是這般模樣,沒想到十幾年過去容貌變化居然如此厲害。
主持大師瞧著面前持劍而高傲的男子,渾身上下都是帶著驕傲,那種眼神是自身的驕傲,源于自己,而非通過蔑視別人而滿足自己的驕傲。
朝著面前男子微微作揖行禮,“沒想到聶居士居然南下,一別十幾年不見,聶居士的修為已然和十幾年前有著天差地別,想來此番離開桃源,是為了尋求那道可以超越七境的門檻。”
出現的持劍男子正是桃源里面的聶三先生聶束君,聶束君瞧著面前的主持大師微微行禮,“確實一別十幾年,主持大師的神情容貌簡直翻天覆地的變化起來,難道內心放逐,不愿繼續尋求那飄渺的一道?”
聽著聶束君的話,主持大師沒有言語,他之前應該是聽到了聶束君早些來了,現在才出現,那主持大師肯定是知道聶束君知道他剛剛說出來的那些話。
既然聶束君是明知故問,那主持大師自然笑笑不言語,有些事情說出來倒是沒有任何意思,反而增添些讓人煩惱的東西。
至于聶束君更加是不在意老和尚的回答,因為他剛剛都是聽到,明知故問,只是想要看看老和尚內心到底是何等樣的想法。
只是這番沉默無言,自然該是有些了解,兩者算不得朋友,或許連是熟悉都算不得,只是聶束君一廂情愿罷了。
天下修佛者唯有清塵寺,而且尤其出名,之所以聶束君對于清塵寺有著好感,那是因為仝二先生對于修佛者極其厭惡。
當然只是厭惡,不想要看見任何修佛者,自然而然不會動手,那作為仝二先生死敵的聶三先生自然非常愿意和修佛的清塵寺接觸,來惡心惡心仝二先生。
原因道理其實非常簡單,曾經帝國內部有著寺廟,那時候的仝二先生還是皇宮里面的伴讀,對于那些修佛的僧人非常不爽。
因為那些修佛的僧人占據著好地方,占據著周圍的土地,但是他們卻不事生產,只是想著讓百姓來供養他們。
對于帝國政治朝堂而言,這簡直是難以讓人忍受的事情,后面在仁宗皇帝的主持下,廢除了帝國內部的僧人,讓他們回家種田。
而修行者當中,清塵寺雖然有些不同,可主觀造成的仝二先生不可能對清塵寺又任何改觀,正是如此,使得聶束君有了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