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江南道的部分策略,帝國都是采取的支持,即便是帝國朝堂的那些官員想要反對,可是有著項信坐鎮的帝國南軍,那些官員倒是沒有膽敢繼續阻攔的。
因為他們知道項信不是簡單的人物,或者說項信不是他們可以輕而易舉挑釁的,即便是當年的李立青,他們都可以挑釁,因為李立青出身隴西道世家,這本身在帝國朝堂之間就是忌諱。
或者說是個連皇帝陛下都知道的忌諱,皇帝陛下可以無條件的信任李立青,但是帝國朝堂的那些官員卻是沒有辦法做到,而皇帝陛下面對兩邊的這種抉擇辦法,皇帝陛下只能選擇視而不見。
因為如果皇帝陛下插手,就很容易造成某些動蕩,反而容易給隴西道世家帶來極其可怕的影響,功高蓋主的隴西道世家能活著千年不容易,再是出現李立青成為帝國元帥更加是不容易。
所以面對朝堂官員的責難,李立青想來都是不怎么理會,同樣選擇不妥協他們,就是這樣的僵持著,當然對于帝國朝堂的那些官員而言,李立青選擇僵持是他們能做的做好的事情。
畢竟誰都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對帝國元帥李立青下手,帝國朝堂的那些官員還遠遠沒有到達那般可怕的權勢。
而且帝**隊的領袖元帥,都是無比崇高的存在,雖然帝**方有時候忌憚他們帝國朝堂,再是加上某些深刻的思量而不會出手。
可是不代表著他們真的不會出手,當把帝**方逼迫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那些帝**方的高層撕咬起來將是無比可怕。
很顯然前些年,帝國前任北軍元帥云乾的事情,就是昭然若揭的案例,至今都是在帝國朝堂官員們的腦海里面無法忘懷。
至于想要拿下李立青,實在是難上加難,最多刁難李立青從而在當中獲取某些不得人知的利益,或者搶奪某些東西罷了。
他們可以對付挑釁李立青,卻是沒有辦法對付挑釁項信,因為項信出身寒門,又是出身學宮,可以說身世潔白無瑕,又是有著滅國的功勞,手握軍權。
這樣的人物,皇帝陛下對他不存在任何忌憚,而項信同樣不需要任何思量,他只是寒門,他代表著他自己的利益,不像是李立青代表著整個隴西道世家的威望。
所以項信若是被帝國朝堂的那些官員給惹火了,很容易讓項信抓住把柄,到時候項信直接到帝國都城咸陽給那些帝國朝堂的官員們扒皮。
想來想著那些場面,那些朝堂官員都是不敢再造次,何況項信的地位實在是太高,和太常卿仝致遠乃是同窗,又是出自寒門。
要是和太常卿仝致遠半點關系都沒有那是完全不可能的,雖然李立青也有關系,可是李立青背后有隴西道世家,這就是李立青不敢擅動的把柄,但項信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