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急功近利些,能有表現的機會,都得抓住咯。
“柱國李家那邊,順其自然便是。
若能修好是最好,若不能,便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來。”
李朝歌想著,開口道。
事實上,他對柱國李家還是抱有一定的希冀。
畢竟是同一血脈,兩家淵源頗深。
若是能相處得當是最好,就算不能成為臂助,至少也別成為仇人。
但,若是柱國李家過于傲慢,有意打壓。
李朝歌也不會讓子孫們熱臉去貼冷屁股。
“我知道了,父親。”
李策之聞言,點了點頭。
翌日,夜晚。
神都,金玉樓。
這是此次神都文會的舉辦之地。
來參加此次文會的人并不多。
王朝科考舉子近千人,有資格參加文會的,不足五十。
大都是各州府科考前三甲的成績,才有獲邀資格。
這次文會的舉辦之人,乃是當朝宰相,錢漢升。
大離官場的中流砥柱。
除去頂尖學子之外,來到金玉樓內的,便是文壇大儒,要么是極有身份是世家公子。
這種地方,尋常望族世家的公子哥都沒資格來附庸風雅。
唯有最頂尖的世家子弟,才有資格入席就坐。
金玉樓內,此刻已有了百余人匯聚。
文壇大儒和各大世家公子貴女各占一半。
事實上,這種文會,往年都沒有太多人參加。
可今年是個例外,來者眾多。
其緣由有二。
一便是舉辦方更迭。
往年文會,大都是文壇某位大儒牽頭。
可今年,卻是當朝宰相錢漢升親自相邀,很顯然,分量比往年重了不少。
其二,便是大家都想見見那位寫出將進酒,杯莫停,這等千古名句的奇人。
對于李策之,神都之人大都不熟悉他的名字和身份。
但對這首將進酒,卻是如雷貫耳,異常風靡。
自隴川府傳出之后,有許慶師,孔墨兩位大儒親自點評。
這首詩,很快傳入神都,引得文壇震動。
早有許多人,對這位小小年紀,寫出名篇的學子有了好奇心。
而且,聽聞那李策之,還和柱國李家有著血脈上的聯系。
甚至李柱國的世子,李天都,都有意見見李策之,更是引得許多好事者議論紛紛。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金玉樓內,往日最是惜身,從不輕易露面的花魁淸倌兒,早已被安排到了廳堂之內,伺候貴人。
樓內人聲鼎沸,眾人依次而坐。
最上方,坐著一位約莫五十余歲,白了半個頭的老者。
他身穿深紫仙鶴補服,腰間掛著一顆金魚袋。
雙眼炯炯有神,不怒自威。
此人,便是當朝宰相,皇黨魁首,錢漢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