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要命的是,好幾個地方不是拖節奏,就是搶了節奏。哪怕沒有伴奏,這種感覺也非常明顯。冉讓的心里好像被貓爪子撓過一樣的不舒服。
悄悄看了一眼戴著耳機,一臉微笑的老王。冉讓懷疑他到底有沒有在笑?
一曲終了,老王卻率先鼓起了掌,學員們也都拍手叫好。冉讓也連忙跟著一起微笑拍手,讓黃宇沖顯得非常得意,興高采烈的下了講臺。
“這位同學演奏得太好了,祝賀你!”老王永遠是那句萬年不變的話。
之后,其他的同學也相繼上臺,接受老王的小測試。那位樂理知識豐富的男學員,還有那位哭過鼻子的女學員,竟然已經能夠吹奏“天空之城”和“故鄉的原風景”了。
因為這兩首曲目有伴奏,所以冉讓聽起來終于不那么膈應了。老王也是非常高興的神色,不住地說:“很好,很好!同學們的進步出乎我的意料。”
之后,終于輪到冉讓上了講臺。
冉讓還是頭一次站在講臺上,面對臺下的人。雖然臺下的人不多,但這種感覺很新奇:好像人與人的位置一調換,就天然的劃分出了演員和觀眾一樣。
他也終于明白,為什么黃宇沖他們上了講臺之后多少有些不自然了。哪怕是這樣并不算多么正規的場合,表演者都是需要一定的勇氣。
不過看了一眼坐在旁邊的老王,冉讓很快就平靜了下來。似乎在他的內心深處,真正的觀眾只有老王而已,或者可以算上他的助理。
“需要伴奏嗎?”助理問了一句。
“謝謝,我就吹練習曲。”
因為F調才剛剛開始練爬音,因此連好口琴之后,冉讓還是用C調吹奏了老王教的練習曲《很久以前》。琴聲響起后,冉讓很快就回歸到了自我的狀態。
這首曲子,他自己都不記得練多少遍了,幾乎不用去思考,身體已經能夠自覺的完成。但冉讓還是在眼前默誦出了練習譜,習慣性的盡最好的狀態去完成。
因此冉讓的眼睛竟然瞇上了,只認真的聽著耳返中的音色。出奇的是,坐在一邊的老王竟然不再微笑了,也瞇上了眼睛,只偶爾看他一眼。
冉讓的琴聲從音響中傳出來,非常的干凈,清澈,連貫,節拍也十分的穩定,聽在耳朵里異常的舒服。
雖然只是普通的練習曲,卻真的有了一種蘇格蘭民謠特有的風情。
臺下的學員也大為意外,似乎頭一次發現這么簡單的曲子,居然也挺好聽。
助理更是抱著手站在一邊,用腳輕輕打著節拍,不時的悄悄望老王一眼。因為在場的學員里,現在只有冉讓一個人,堅持用的含三孔吹奏。
所以冉讓的琴聲非常的流暢,絲毫沒有切音,跳音之間的那種倉促感。他的每個音符也都演繹得恰到好處,輕重適度,聽起來無比享受。
這種感覺,甚至讓人突然忘記了是在“聽口琴”,而是在“聽音樂”。
一曲終了,冉讓這才很自然的睜開眼睛。臺下的學員們也都鼓起掌,和剛才那種起哄性的鼓掌也有了細微的不同。老王也望向了冉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