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倒不是那種刻板的人。只要想法有創意,有商機,他都會關注。
眼看同學們都舉手發言,如今帶上牙套,又緩解了多汗癥的冉讓在無形中也增添了幾分信心。于是也舉手發言:“老……老師?”
“哦,冉讓同學?你有什么問題?”老王也望向了冉讓,這個一直稱呼他為老師的男孩。
“老師,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好像就是‘歡樂頌’吧?但這一個篇章用的是D大調,而網上‘歡樂頌’的歌譜是F大調……”
插科打諢的同學們聽到冉讓這個問題,頓時都是一陣無語。冉讓原本沒打算問,但眼看培訓課程要結束了,終于把憋了許多天的疑惑倒了出來。
貝多芬第九交響樂,按照老王的教學進度學習的只有冉讓一個人。所以對他提出的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老王倒是不嫌麻煩。
“是這樣,‘歡樂頌’是1785年由席勒創作的詩歌,貝多芬譜曲,調性是F。而在1803年寫入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后,演奏用D調。嚴格來講,單篇的‘歡樂頌’是教堂唱詩班的禱告詩,是需要唱出來的;而第四樂章則是交響音樂,用來演奏的。二者并不是一個概念。”
“就這么簡單?”
冉讓好像不太相信:“但網上的專家分析了許多內容,好像挺復雜的……”
老王啞然失笑:“真傳一句話,假傳一本書。音樂本身是很單純的藝術:十二個音階,十二種調性,可能這么復雜嗎?人之所以要把簡單的東西復雜化,無非是為了利益。不說得神神叨叨,拿什么賺錢呢?”
同學們都哄笑了起來,冉讓則無語。
不過說到這里,老王又嚴肅了許多:“所以諸位同學:有些事情,自己明白就好,千萬別和人去爭。你們要記住,碰人飯碗是最不道德的!在任何時候,我們寧愿說自己是二把刀,也不要冒充專家。”
“是——!”所有人竟然都挺贊同老王的話,冉讓答應得更干脆。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他切身的知道飯碗比道德重要得多。
“好,有請下一位同學發言?……”
于是在和同學們的互動中,最后一節培訓課程終于也步入了尾聲。終于,老王按動了投影儀,讓屏幕上的世界地圖變成了一首歌曲的簡譜。
這是一首旋律簡單,朗朗上口的蘇格蘭民謠:友誼地久天長。
不多時,伴奏響起。老王拿起口琴,說道:“會吹奏的同學,讓我一起吹奏這曲頌揚友誼的樂曲吧?不會吹的同學,可以和我們一起唱。”
不多時,培訓教室響起了整齊的琴聲和歌聲。
“怎能忘記舊日朋友,心中能不懷想?”
“舊日朋友豈能相忘,友誼地久天長。”
“友情常在我心,親愛的朋友!”
“舉杯同飲同聲歌唱,友誼地久天長……”
“哇!……”
終于,那個最愛哭的女生忍不住又哭了出來,讓身邊的同事們連忙安慰她。
“老王,你還會回來嗎?”
“當然,你們忘了我是做售后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