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嚴肅的女講師卻絲毫不介意,反而點頭贊同:“好!這是第一個答案,我稱之為‘追慕型’。”
眼見這位女講師還算和氣,終于又有同學敢舉手了:“我喜歡唱歌,但自己水平很差。所以我喜歡看現場唱歌,挺有才華的主播,顏值倒是其次。”
女講師點頭道:“不錯,這是第二個答案!我稱之為‘投射型’。”
又有同學發言,說自己喜歡聽段子。女講師也表示了支持:“這又是一個答案,我稱之為‘反射型’。”
之后還有同學發言。
但女講師就沒有再歸納新的答案了,基本上都放進了這三個論點之中。然后女講師調整了一下投影儀,屏幕上出現了一幅類似于三原色的構架圖。
“同學們請看,這個圖基本上代表了看直播的觀眾心理。主播大致就分為這三種,第一類就是‘追慕型’,是那種高高在上,受人敬仰的明星。特別是異性觀眾,這種主播就是他們的男神女神。”
“‘追慕型’主播是最光鮮的一種,但也是最難維系的一種。因為追慕他的人各式各樣,而他們喜歡的其實是自己想象出來的那個完美形象。所以這種主播為了維系人氣,必須按照市場的意愿向完美靠近。”
“而第二類‘投射型’主播,同樣受人尊敬,但人設相對接地氣。他們靠才藝吃飯,會唱歌,能演奏樂器。喜歡他們的觀眾,在潛意識中其實是把舞臺上的‘他’當成自己,幻想自己也能夠像他一樣優秀。”
“因為‘投射型’主播,雖然外表不及‘追慕型’那樣光鮮,因此維系起來也相對容易。當然,這類主播之間的粉絲也是最容易發生沖突的,因為粉絲是把自己‘投射’到主播身上,主播在舞臺上,在業界的形象他不僅能感同身受,甚至還會本能的無限度夸大。比如在演出時發生意外,或另一位主播的才華蓋過他時,粉絲們很容易受到刺激而變得不理智。”
“而最后一種,是‘反射型’主播。”
說到這里,女講師微微頓了一下。
“這類主播,可能沒有好的顏值,也沒有驚人的才藝,他們在業界也不會像明星那樣受到尊敬。因為觀眾看他們表演,純粹就是消遣,圖個樂子,因為人在內心深處并不會尊重這樣的人。”
“但是這樣的主播,雖然不會大紅,但如果能做起來,維系起來也相對容易許多。因為‘反射型’主播,是人們負面情緒投放的對象,就像舞臺上的小丑一樣。我們可以把這種主播,理解為‘小丑主播’。”
最后,女講師用激光筆指向了“三原色”的圖案。
“當然,三種主播只是籠統的說法。而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每一位主播收獲的粉絲都不盡相同,我們或者能夠把粉絲也分為這三種:一種是追慕你的,一種是把內心投射給你的,一種是來看你笑話的。”
“所以大家在事業的籌備階段,先關掉手機的美顏,給自己拍張照。認真的,誠實的看看自己:我是屬于哪一類人?如果我上了鏡頭,觀眾的第一感覺是什么?是追慕我,是認同我,還是嘲笑我?”
“人首先要勇于承認事實,面對真正的自己,才能夠找對前進的方向。前進的方向如果都錯了,一路披荊斬棘還有意義嗎?我還是那句話,我茅虹不會看低任何一個人,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誰知道哪片云彩會下雨?”
嘩!……
女講師的話,特別是讓冉讓這些天生顏值欠缺的人,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課堂上響起了一片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