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間很尋常的房間,屋內陳設頗為簡單,一張床,一個衣柜,再加上一個貢臺,除此之外,別無他物。
貢臺上是一個木質的牌位,最上面橫向寫著“供奉”,牌位的主體則是豎著“胡仙之位”四個大字,在傍邊昏黃的燈光照射下,透著幾分神秘莊嚴的色彩。
前面,則立著一個約摸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正對著紙條念念有詞。
“多年來,我吳氏一家承蒙胡仙大人福佑,讓我等得以太平,安寧,大恩大德無以為報。”
“只可憐家母于數日前不幸去世,今我吳氏一家已無力供養神靈,還望胡仙大人體諒,另尋良家。”
言語頗為莊重,但仔細看那年輕人的眉眼,便知對方對這牌位并無多少敬畏之心。
“請胡仙大人升天!”
微微躬身,年輕人對著牌位上了一炷香。
“OK,終于弄完了,爺爺還真是個老封建,這都什么年代了,還相信這個。”語氣透著些許不耐和不以為然。
此人名為吳煬,是這間瓦房的主人。
半個多月之前,與他相依為命的老母親劉玉芬突然去世,他也從千里之外急忙趕了回來。
沒有什么村頭惡霸,仗勢欺人這樣狗血的人物和劇情出現,劉玉芬是死于突發腦出血。
處理完母親的喪事,送走前來吊唁的親戚朋友,吳煬便準備離開,但卻被他爺爺拉到一旁,讓他將這胡仙送走。
說起吳煬家的胡仙牌位,還真有一定傳奇色彩。
吳煬的老爹,在吳煬三歲的時候,就不幸跌落山崖,撒手人寰,剩下吳煬和他母親相依為命。
孤兒寡母自然生存不易,揭不開鍋那都是往好了說了,恨不得連鍋都沒有,全靠他爺爺和一幫叔叔大爺救濟,勉強度日。
當吳煬上學之后,情況便更加惡劣,劉玉芬一個女人,干的活比那牲口還重,人也不堪重負,日漸憔悴。
一日,劉玉芬進山采蘑菇,一連三天都沒有回來,第四天,劉玉芬回到了家中,非說自己被大仙所救,要將大仙請進家門供奉。
家里人拗不過她,便隨她去了。反正請保家仙這種事,雖然稀奇,但也不是沒有。
于是從那時起,吳煬家就多了一個貢臺,上面供奉的便是這個“胡仙大人”。
后來不知發生了什么,母親劉玉突然就成了村里的半仙,專門給人破邪驅煞,看相算命,到了后來,四鄰八村,甚至附近其他鄉鎮的人,都來找劉玉芬,一時間這個破落的家庭竟然變得門庭若市。
這一段記憶,吳煬有些模糊,不知道他母親是如何變得遠近馳名,但想來應該是給人解決問題,頗為靈驗的緣故吧。
吳煬家的生活也因此得到改善,但他的母親也是從那個時候,性情大變,整日神秘兮兮,足不出戶,也很少與人交流,就算是對吳煬,也顯得很生疏,沒有了以前的親切。
母親成為半仙,對吳煬的影響還不止于此。
雖然在山村當中,很多人都頗為迷信鬼神之說,但對于半仙,神婆這類人,大家表面上敬重,私下里卻都是敬而遠之。
作為半仙之子的吳煬,從小到大,村里的大人和小孩,都不愿意與他接觸,就連他的家人,爺爺奶奶,叔叔伯伯對他都有些疏遠。
甚至在縣城念高中的時候,他都因為這件事,交不到朋友。
因此,后來他高考完報考志愿時,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遠在千里之外的海藍大學,在國內,沒有比這個離家更遠的大學了。
照著爺爺寫給他的紙條,將這送神詞念完,吳煬拿起貢臺的派位,準備做那最后一步——將牌位燒掉。
他對請神,送神之類其實并不感冒,也許是從小就因為家仙的緣故吃了不少苦頭,吳煬對鬼神之說,向來有些反感。
但在他爺爺千叮嚀,萬囑咐的情況下,還是決定將所有的步驟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