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綱道:“少主,除此之外,還有什么顧慮,你一并說出來。大家集思廣益,沒有過不去的坎。”
高成也道:“天意護佑,事在人為。兼之我們在暗,可謂天時地利俱占,只差人和。
其實‘人和’大家都差不多。依然忠于高氏的或許不多,但忠于周家,陳家的就多嗎?此代周國國主周瞻,同樣窮兵黷武,同樣不得民心。
所以你說的困難都不算困難。說吧,還有什么顧慮?”
哪是什么顧慮,是反感。
為了權位,多少人無所不用其極。當年那人僅僅是為了安排高遠風這個后手,就殺得尸骨成堆。充分說明了權欲圈的血腥、殘忍、骯臟和無情。為此打江山,必然出現更多的滅絕人性。
不過這話不能宣諸于口,眼前這三位就是親手參與當年血腥的劊子手。
于是半真半假地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百年前仙魔大戰之后,就一直兵災連綿,戰亂不斷。天下戶籍,急劇減少。我們再出來爭天下,又將是血流成河,尸橫遍野。為一己之私,于心何忍?”
這些年高成、高綱請來教授高遠風文略的那些大儒,無一不是如陶潛一般,文名在外但郁郁不得志之輩。那些志得意滿的,位高權重,他們不敢請,擔心泄密,當然也請不動。
能請動的這些,都是把輕君傲上自詡為文人風骨的清流,不為五斗米折腰。國王、皇帝在他們眼里,多做多錯,少做少錯,就沒有不錯的。
高遠風受這幫人的教導多年,思想可想而知。國王和皇帝就不是個值得尊敬的職位,反而比較同情底層孱弱百姓的疾苦。
高成秒懂,氣得大罵,“腐儒誤人。”
高綱卻高興地說:“少主仁心,正合天意。難怪湛瀘一直留在高家堡紋絲不動。”
云海闊連聲贊和,“沒錯,沒錯。”
高遠風糊涂了,“這跟湛瀘又有什么關系?”
高綱說:“仁劍吶!之所以沒走,肯定是緣于少主的仁心。你說這不是天意是什么?”
高遠風再次深感作繭自縛,反駁說:“傳言多是虛妄。劍主殺戮,何來仁?”
高綱解釋道:“從武而來。武為止戈,殺是為了不殺,此為大仁。”他作為先帝的影衛,說起這個來,頭頭是道。影衛是保鏢,也是暗探和殺手。對外,暗殺敵方重臣和將領,可以減少戰場殺戮。對內,暗殺大王不好公開除去的大臣,可以減少株連。
云海闊幫腔說:“對呀。少主憂心黎民疾苦,就更應該奪取天下。待你君臨天下之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國家從此無戰亂,眾生安居樂業,國泰民安可期。”
以殺止殺就是仁?高遠風嗤之以鼻。
不過囿于所在的歷史背景、人文環境和社會狀況,對天意這種更甚于仙神的東西,不管他所受的教育有多荒誕,行事有多無稽,都不敢質疑它不存在,只是不敢相信游手好閑的自己會受到天意眷顧。
然而管他天意不天意,高遠風是真真不想當什么’大王‘。
面對眼前三人眼巴巴熱切的眼神,高遠風苦惱不已,怎么辦呢?
咦?有了,高遠風靈機一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