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衛由高虎統帥,在大風盜和高家軍中,選身強力壯者組建重騎,做強攻的尖兵和守衛的盾牌。叫做颶風衛。
第三衛由高桐率領,選輕功和騎術上佳者,組建輕騎。這才是真正的游騎,負責斥候和騷擾等。命名疾風衛。本來高飛是疾風衛衛尉的最佳人選,可惜他心不在此。
大風盜二當家關忠將坐鎮海馬島。舅舅云海闊將作為自己在都城府邸的總管。
高遠風只上報了五百個名錄,輕風衛、颶風衛各一百人,疾風衛三百人。就是這五百個名錄,也有一半是空的。以后根據需要隨時補充進去。
至于官職,一命虎威、虎牙將軍,山林、淮海都尉,正一命下士,曠野、橫野將軍等要了一大堆。羅玉雪和高虎為正二命殄難將軍和殄寇將軍,職級跟樂樂與左封相同。高桐為正二命積弩司馬。云海闊作為高遠風的舅舅,周飛燕也為他掛了一個官職,鎮西將軍府三命列曹參軍。
左封將周飛燕的指令,快馬送往渤海郡鎮西將軍行營。
至此,海陽事畢。選擇定居海陽的高家堡鄉民留下,交由海陽縣令高威安置。余者隨高綱高成高遠風再次啟程,前往海陰。
山南為陽,山北為陰。水南為陰,水北為陽。海陽和海陰共同位于一個向東伸出的半島上,無論是依水還是依山,南邊都為陽,北邊都為陰。所以南邊叫海陽,北邊叫海陰。
抵達海陰倒是沒發生什么變故,縣令薛常青本就是順風歸降的原來齊國縣令。聽說過海陽劉定山案,薛常青一直膽顫心驚。待到帶領一眾屬員將周飛燕等迎進縣衙之后,發現周飛燕并未苛責與他,這才稍稍安心。
接下來高鐵成高嗣久等要求接任縣丞、縣尉和海陰衛所的把總等職,薛常青也不敢有絲毫異議。原齊國的縣丞縣尉,并未得到周飛燕的首肯,所以做不得數,只好乖乖打包離開。
‘巧合’的是,長風商行在定風鏢局的護送下,于第二天正好行商抵達海陰。且鏢局的鏢師和商行的伙計,多半已被大風盜的人馬替換了。于是,明里
(本章未完,請翻頁)
暗里,高系勢力徹底控制了海陽海陰兩縣。
前前后后,七八天過去了。這段時間,高遠風以修煉為借口,盡可能回避周飛燕。因為他不知道如何跟周飛燕相處了。以后縱不為仇,但總有攤牌的一天,所以他害怕周飛燕的感情。幼稚地希望用拉開距離來讓周飛燕的情感變淡。
其實這些天,周飛燕忙的腳不沾地,既要通過書信處理軍務,又要應付聞訊而來的府縣地方官紳。即使是晚上,也要為回都城之后的種種思前想后,細細籌謀,根本沒時間去考慮感情問題。
這天,高遠風進一步拉開跟周飛燕距離的機會來了。周飛燕收到了其父王的飛鷹傳旨。
周飛燕的飛信匯報,讓嗅覺敏銳的周王周瞻覺察到了時機和危機,急招周粲、周飛燕等領兵回都城。
同時,力排眾議,大膽地封高綱為正七命右銀青光祿大夫,授海陽縣侯,高成為正七命左銀青光祿大夫,授海陰縣侯。二人暫留封地待召。當然,這個銀青光祿大夫,享受俸祿而已,并無實權。
又讓高綱的長子高淮、長孫高立和高遠風三人及其家小,前往都城,量才而用。說白了,就是人質。這是既要使用高成高綱,又有所提防的意思。這本是潛規則,高綱等人并無異議。
封授周飛燕手下的寧朔將軍溫超,為渤海郡守。封授寧遠將軍周輝任渤海西南邊的平昌郡郡守。將周飛燕的轄下的所有步兵和大部分輜重都分給他們,讓周飛燕只帶直屬的陷陣營和揚烈將軍牛棣部等純騎兵隊伍,輕車快馬,盡快回都。
”小色胚,收拾好了沒?“樂樂在高遠風門外喊道。周王催得急,周飛燕不得不馬上啟程,讓樂樂來喊遲遲沒露面的高遠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