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山,因山上有一處巨大的天坑而得名。山東山西,都有峽谷通向天坑。雖名為峽谷,實際上還是比較寬闊的,所以天楓在此修有官道,利于東西通行。越過天坑山,就是周軍攻伐的第一個天楓郡城天坑郡郡城。
唐慈忠遣斥候遍查官道兩側和天坑內外,沒發現天楓的伏兵,僅僅是有少數從前線潰敗下來的散兵游勇。不過出口關隘斥候越不過去,有大量天楓斥候阻殺,似乎天楓軍準備死守天坑關。
周璋部依然搶先進入天坑官道,毫無障礙地通過天坑,強攻出口處的天坑關。這次周璋終于遇到了硬仗,各旅輪番攻打了一天一夜卻依然沒攻下來。
碰到硬骨頭,唐慈忠反而放心了,說明天楓邊軍的潰敗,并非是陷阱,而是撤回此地,據險死守。于是讓征東軍也跟著進了天坑官道,協助周璋一起,加強攻勢。戰爭在這一刻顯得分外殘酷,關上關下,周國和天楓士兵的鮮血,讓關前大片土地變成了暗紅色。尸體殘骸,密密麻麻。
隨著征東軍的大部分都進入了天坑道,加入輪流進攻的唐慈忠部旅隊越來越多,天楓軍的防守終于抵不住了,在傍晚時分,棄關而逃。
周璋大喜,也不顧搶奪天坑關里面的戰利品,揮軍趁勝追擊。
天坑關本就建在臨近出口處,三四里路之后,豁然開朗,是一大片平野,適合騎兵沖鋒的平野。
周軍跟在天楓殘軍后面窮追,一時還沒發現不遠處平放在地的軍旗和刀槍,以及大隊的騎兵。周璋在自己的大軍中部,追出山口。一出來,魂飛天外,對面天楓騎兵已經上馬,旌旗招展,刀槍如林。
“退!快退回去!”周璋驚恐地高叫。這時,如果立即組織人在山口硬抗死守的話,或許周軍的崩潰沒那么快。然而周璋一時昏了頭,看到進入了敵人的埋伏圈,慌了神,只顧自己逃跑。
往哪里逃?后軍還在向前涌,中軍卻拼命向后撤,自相踩踏。至于前軍,已慘不忍睹,在潮水般天楓鐵騎席卷下,像是秋風中飄零的枯枝敗葉,迅速地被踩踏成泥。天楓指揮官的兇狠讓人瞠目結舌,他竟是不顧己方還有散兵沒有避開就發動沖鋒,讓不少天楓自己的苦戰了兩天一夜的士兵,也遭受到周軍一樣的命運。
這簡直單方屠殺,周軍根本組織不起反抗。天坑道較寬,可容十幾匹馬并行。天楓軍一直攆殺進官道之內,倒灌至天坑關。
剛剛登上天坑關的唐慈忠大驚之下,慌忙組織人手據關防守,可是根本無效,自己的潰兵將關門堵得死死的,讓關門關不上不說,墻上的周軍也無從出手,因為關墻下的周軍比天楓軍還多。
這時,后路突然燃起熊熊大火,加速了周軍的整體潰敗。
天坑山上確實沒有大批的天楓伏兵,如有伏兵,躲不過周軍斥候的眼睛。若斥候偵查不到山上的情況,唐慈忠不會貿然領兵進入天坑道。但是
(本章未完,請翻頁)
,有不少從前線潰逃下來的天楓散兵。這些散兵,做不了大規模的攻擊,但放火沒問題。有意撤到這里的‘殘兵’在預先埋伏的少量精銳的協助下,殺退周軍的斥候小隊,取出早就藏在山洞里的大量易燃物,點燃之后拋下官道。
此時剛剛夏初,官道兩側的草木還不怎么茂密,水分又足,官道又寬,縱火的傷害效果其實不大。可它卻像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讓恐慌的周軍以為后路也有伏兵。哪怕是唐慈忠,同樣驚慌失措,棄了才奪下來的天坑關,帶人奪路而逃,力爭盡快撤出天坑山。
什么叫欲速則不達,什么叫踩踏事故?周軍此刻完美地詮釋了這兩個概念。所有人都在拼命擠,于是所有人就都跑不快。官道再寬,也經不住好幾萬人的擁擠。兩側山上天楓少量的士兵,使勁鼓噪吶喊,更是讓周軍感覺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不等周軍撤出官道,還未進入官道的少量征東軍,卻遭到了兇猛的打擊。天楓前線‘潰敗’,軍隊看似狼狽,無頭蒼蠅一樣四散而去,這時卻離奇地突然又匯聚起來,形成強大的攻擊力,將尚未進入官道的周軍后隊,全部趕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