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婚事上,有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指責家長對門當戶對的要求。然而事實是,門當戶對確實能讓小兩口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婚后生活也將更容易和諧。因為人的三觀的形成,跟生長環境有很大的關系。門當戶對的兩人,三觀更為接近。
高遠風和周飛燕,雖然身份比較接近,但成長環境截然不同,所以三觀差異極大。再加上兩人對周國的忠誠度的差異,使得兩人在待人接物上,尤其是對待‘敵人’的觀點上,觀點和做法幾乎達不成一致。
周飛燕堅持不讓步,讓高遠風很是郁悶。這不僅僅是自食其言丟面子的問題,而是高遠風覺得若強硬罷免原陳軍各級將官和改編陳軍,將造成陳國境內不穩。陳境不穩,攻伐邑國必然有后顧之憂。
周飛燕的觀點恰恰相反,認為原陳軍將領不能信任,必須拿走他們的軍權才能保證陳境無憂。
兩人各持己見,都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又都說服不了對方,鬧得很是不愉快。談話就此而終,飯點到了,親衛請他們赴宴。南陵郡守為迎接高遠風、周飛燕、郭禮斌和吳滎等人,率同南陵郡大小屬官,遍請本土富戶名士,舉辦了一場隆重的宴會。
官吏們的職位得以保留又無道義上的負擔,陳王有旨命他們投降的嘛,所以宴會開場時他們興高采烈。富戶名士們亦然,不用遭受戰爭的摧殘而順利改朝換代,讓他們的生活不受影響,可謂大幸。可是沒多久,氣氛就漸漸變味,因為周飛燕的態度比較冷硬,言語中多次流露出高遠風前面的政策可能做不了數的意思。
高遠風身邊的郭禮斌看到情況不對,悄悄傳音詢問高遠風。高遠風苦笑著將周飛燕的意思傳音告訴郭禮斌,并病急亂投醫地討教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若是高成髙綱皇甫纓,或者吳銘甫在身邊,高遠風是不可能問郭禮斌的。他跟郭禮斌還沒有親近到這個地步。但事情眼見就要鬧僵,祥媽又拿不出辦法,高遠風也是無可奈何。
郭禮斌意味深長地一笑,“呵呵,這事其實我早就料到了。周飛燕作為周國郡主,此舉無可厚非。一場大戰下來,那么多的功臣要獎勵,那么多的屬下要提拔。你一個位子都不騰空,周國拿什么來獎勵有功之臣。不能只有你們幾個主將獲益吧?那會讓屬下心涼的。”
不能說郭禮斌這話沒道理,但他顯然故意曲解了周飛燕的意思,以誤導高遠風。
郭禮斌繼續說:“你若不想食言,解決辦法倒也有,那就是你將所有陳軍戰兵全部收歸你自己麾下,暫時保留建制。只要不改編,陳軍將領就會心安。至于駐地的改變或參與作戰,對于戰兵來說,本就是正常狀態。
城衛軍嘛,周飛燕愿意改編就改編,愿意換將就換將,翻不起多大浪花。
最關鍵的職級問題,我可以幫你。你大可以跟陳國降將降官承諾,周國不給相應的待遇,你自己以后的封地可以給。用不了那么多人,皇朝可以給。降一階使用,我想他們也是愿意的,因為皇朝職銜的含金量,遠高于諸侯國。”
高遠風大喜,這確實是目前安定陳軍陳官的最好辦法。連連向郭禮斌道謝,哪里知道自己一步一步被郭禮斌套得更深。
這個時候,周飛燕恰好說到她不久將會調整陳國各軍的將領。在場的陳國官吏、將領聽得臉色僵硬,大失所望。
高遠風適時插話,“飛燕,我事先有過承諾。”
周飛燕面色大變,“遠風!”這種場合,高遠風實在是不應該當場表露出跟她意見相左,那樣會造成更大的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