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長鷹遲疑了一瞬,“到時滿朝將領都是高遠風的親信,真的好嗎?”
拓跋恒古毫不猶豫地說:
(本章未完,請翻頁)
“這小子絕對可信。實話跟你說,我跟他神識共振過,他的一點一滴,他的思想他的**我都知道。”
既然如此,拓跋長鷹也就任由高遠風自主決定討伐白云的時間。
高遠風趕到丹霞山的時候,鎮南軍武試已畢。畢竟鎮南軍不是第一次武試,靈氣共振和真氣共振也早就修煉過,不需要花費鎮西軍和征南軍那么多時間。可有人攔住了他們,不讓他們出發,堅持要求等高遠風到了之后,再行決定行軍方向。
要求吳銘甫等候高遠風的是江志海和一個五十左右的女人。江志海信誓旦旦地說,只要高遠風趕到,鎮南軍的行軍方向絕對會改變。
吳銘甫當然不會相信一個外人的說辭,請葉老傳書高遠風。只有葉老才才能將書信傳到運動中的高遠風手上。
高遠風接到吳銘甫的書信,猜想江志海大概是將秦青鸞帶來了。就回書吳銘甫讓他等等,反正鎮西征南兩軍還需要一點時間。
高遠風的車駕到達丹霞山下的時候,集中在此武試的鎮南軍歡聲雷動。高遠風雖未露面,但不少中高級將領,比如呂奉等,將自己當作了侍衛,徒步護持車駕左右。更多的中低級將官,遠遠地對著車駕膜拜,從而帶動更多的軍兵,將高遠風奉為仙神一般敬仰。
別奇怪陳呂邑這些絕大多數本是被高遠風滅國的亡國之兵如此敬重高遠風,是因為有了對比,更因為他們多數都出身草根。
摩天門傾頹以來百余年,戰事幾乎從未斷絕,從來未有人像高遠風一樣如此善待敵**民。國滅之后,賦稅不增反減,沒有流兵流寇流民,生活更為安定且一日好過一日,還能憑努力和能力上位,而不是靠背景和出身。
民心都是淳樸的,所求也是簡單的,你待我好我就喜歡。你施以苛政我就厭惡,管你是仙神還是帝王。忠心一說,別拿來要求為溫飽而掙扎的小民。
江志海看不到那么多,朝秦青鸞做了一個表情,意思是你看到了吧,高遠風屬下的戰力和高遠風在軍中的威望,天下何人能比?
秦青鸞皺眉,臉上是深深的憂郁,高遠風越強,她越是擔心。
車駕駛入高遠風專用的小院,出來見吳銘甫等高級將官的,只有皇甫欣等將軍府行營屬員,高遠風還是沒有現身。
江志海等不及了,帶著秦青鸞求見,卻被告知,大將軍上山去了。什么時間有空不一定,等候召喚吧。
江志海弄不懂高遠風這是什么意思,倒是秦青鸞淡淡地說,“沒關系,隨便高將軍將我晾多久,我都等。”
接待他們的羅玉雪笑著回答,“秦幫主是吧,小女子有禮了。我家小風還真沒這個意思,而是確實有事。見不著小風沒關系,太子殿下在此,您可以先跟他談談。“
聽到羅玉雪對高遠風的稱呼,兩人都不敢怠慢,客氣地請羅玉雪安排跟太子的會面。
江志海只是言語上的客氣,對跟太子會面并沒有多大期待,他寧愿跟高遠風談。
秦青鸞恰恰相反,覺得高遠風再是強勢,依然是太子的屬下嘛。跟太子談當然更理想,所以立即覺得并未被薄待。
拓跋嵩一見秦青鸞就不由自主的皺皺眉,因為這個女人跟自己的母皇有一點很相似,就是竭盡全力挽留光陰。五十多歲的人,看起來不過三十左右,還花枝招展,風韻猶存。
秦青鸞單刀直入,申明不可能歸順璃鳳為臣,但可以獻出下轄三個諸侯國里的兩個,求得跟璃鳳互不侵犯,且青鸞幫從今之后絕不參與天下紛爭,隱退于江湖。
拓跋嵩被秦青鸞的干脆利落震住了,沒有心里準備而不知怎么回答,轉頭問身邊的皇甫承,“承妹妹,你覺得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