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守渤海的高開山聞訊趕來迎接,告知了拓跋嵩一個消息,陛下讓他盡快回京,因為陛下要出京了,讓拓跋嵩回京監國。
拓跋嵩大驚,“發生什么事了嗎?”
(本章未完,請翻頁)
高開山回道:“殿下不必著急,不是壞事。是白山大帝邀約武源、金煌和我國共商和約。”
“和約?”拓跋嵩不解,“拓跋嘯想和談?大勢之下,和談能避免吞并?不可能的呀。”
高開山道:“具體的我也搞不清楚。殿下只要回京,大帝自會跟你解說。”
拓跋嵩很是遺憾不能在高家堡多呆幾天,匆匆走馬觀花看了一遍故地。可惜高家堡已經大變樣,連城墻都重修了,幾乎看不到舊時痕跡。唯一沒動的就只有祠堂,讓拓跋嵩的記憶跟此時有所重合。可拓跋嵩當時只進過前院,他第一次認識高遠風時,高遠風被拓跋嘯打得很慘。
圣旨催得急,拓跋嵩不得不快馬趕路。一路上消息接連傳來,終于弄清了什么是和談。
拓跋嘯遣使趕往武源、金煌和璃鳳京城遞送國書。國書的第一目的就是申稱自己的白山皇朝正式建立。如今沒有八階仙宗了,不需要誰批準。
國書上說的第二件事才是主要目的。拓跋嵩說各皇朝吞并之戰,死傷過多,民不聊生,關鍵是超人的死傷更是慘重。黑水之戰,黑水超人幾乎死傷殆盡。汶水超人決戰,白云超人一役而歿。如此打下去,就算最后有哪國一統了九星地域,九星地域的總體實力也必將大大弱于其他地域。
南邊的天狼地域,西邊的天樞地域,北邊的蒼山地域,都不曾像九星地域這樣折損如此數量的超人。長此以往,整個九星地域必是別人的魚腩。
有鑒于此,拓跋嘯建議,四朝帝皇親自會面,商議如何制止超人和國力的無謂損耗。什么都可以談,比如彼此共建一個聯盟,一致對外;比如采取什么方式合并為一家,如何分權;或者采用個簡單一點方式決勝負,例如汶水超人戰。當然不能是生死戰,而是比武的方法,四家進行比試,誰輸誰臣服。
一個中心,四皇坐在一起,共商出一個簡單的,不勞民傷財,不使九星地域的整體實力折損過多的辦法,讓九星地域凝為一體。
拓跋嘯直言,他肯定只能稱臣,因為璃龍城之戰和黑水之戰,他們白山的超人死傷已經過半。不管是常規武力或超人武力,都不具備競爭上位的本錢。也正因為如此,他才出面呼吁大家坐下來談談。
四家帝皇都覺得此事可為,于是飛鷹頻繁往來。
還未涉及七階大戰的武源最先響應。武源大帝的主張是,聯盟未必齊心,合并是大勢所趨。武源大帝同意采用超人比試的方式定輸贏,負者甘心臣服,降級為一等王爵,做閑散富家翁。只要獲勝的帝皇將保證降為王爵的各家皇室的安全寫進國法,并允諾負者保留一定數量超人供奉和衛隊,他就愿意認同比試的結果。作為一國大帝,這點魄力應該是有的,輸得起贏得起。
金煌大帝隨后也響應,但有個要求,高遠風手下的超人不得參與,要么高遠風將靈氣共振之法拿出來大家共享,四國超人都掌握靈氣共振法之后,才開始比試。
拓跋長鷹召開大朝會討論此事,并飛鷹傳書四面的統軍都督,征求意見。
拓跋長鷹本人是愿意的,如能一舉抵定九星地域的江山,免去大軍征戰,當然是好事。打仗就是打錢,平定內患和征伐白云,璃鳳國庫已經捉襟見肘。繼續下去,誰都不敢保證自己不先崩潰。
從帝皇到重臣為什么不覺得此舉很兒戲呢?因為其他地域已有先例。葉飛羽的飛狼皇朝,就是靠這種辦法收服了一個七階幫派。北邊的蒼山地域,有兩個皇朝也是通過這種辦法合并的。不過那兩個皇朝跟璃鳳和璃龍一樣本就同姓。九星四大皇朝采用如此方式合并,在規模上也算是開了先河。
高遠風最遠,他收到拓跋長鷹的傳書最晚。一看之下,大吃一驚,說不出理由,他就是不贊成,立即回書強烈反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