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嵩不喜歡魏賢和曹慎,同樣不喜歡郭禮斌和拓跋長空。有了文成德和王永撐腰,他出乎郭禮斌和拓跋長空的意料硬氣了一回。意思很明顯,你們同意高遠風回朝,我就不管你們狗咬狗的破事,若是不同的話,可就不好說了。
拓跋長空還想堅持,郭禮斌卻搶先出聲,“陛下,驃騎大將軍當然要回京。此時白云已定,有柯銘、羅叢山坐鎮就足以。不但高將軍要回京,吳銘甫將軍也應該回京。高將軍和吳將軍都戰功赫赫,為璃鳳打下大片疆土,如不回京受賞,豈不讓一眾將士寒心。何況陛下新登大位,需要大赦天下,大獎有功之臣,以豎聲威和贏得民心。
為臣奏請陛下晉封高將軍為王,輔助陛下治理朝政。”
拓跋長空心領神會,立即附和。
拓跋嵩大喜,“太尉大人言之有理。周銓,讓中書省立即擬旨。哎呀,中書令被你們殺了。太尉大人覺得誰可繼任中書令?”
王永、文成德都苦笑,我的陛下欸,才殺了兩個權臣,你怎么還不知悔改,如此重要的位置,居然詢問郭禮斌的意見。
郭禮斌當即推舉田玉婷任中書令。
“召。”拓跋嵩不管那些,他只要高遠風早日回京。在他心目中,以后一切都有高遠風替他拿主意他就不怕了,渾然沒注意到郭禮斌實質上是要奪高遠風的實權。輔助陛下治理朝政,怎么輔助?參謀而已。參謀的話管用嗎?那得看誰掌握三省六部。哪怕是英武如拓跋長鷹,也不可能跟過半朝臣對抗。
為了王爵的名號,拓跋嵩又跟拓跋長空、郭禮斌爭吵了一番。拓跋嵩屬意封高遠風并肩王。拓跋、郭怎么可能同意,并肩王,那豈不是可以直接出手敢于朝政了?文成德和王永也覺得不合適。
拓跋長空和郭禮斌認為只應在原爵位上晉級,封授呂邑王。拓跋嵩以呂王和邑王都在為理由,要封高遠風為璃鳳王。四人都是苦笑,璃鳳王?陛下你這是準備將江山讓給高遠風不成?
最后雙方妥協,確定封授高遠風為璃王。這名號雖然嚇人,可單一個璃字,并不能暗示什么。
璃京的朝爭,像是一幕幕戲劇,自有人飛書傳給高遠風。
這段時間,高遠風哪也沒去,一直坐鎮白云與飛狼邊境,一邊等葉飛羽將五十萬晶幣送來,一邊繼續修煉,偶爾處理一下文書,例如回信同意黃西河幫助高開山。
拓跋蘭馨和夏怡心風塵仆仆五六千里趕到邊境時,拓跋嵩的圣旨也到了。拓跋蘭馨的父母和夏怡心的父親都死在黑水,兩人一見高遠風就嚎啕大哭。高遠風錯愕不已,我可不是你們的長輩,也不會安慰人。好在有皇甫承在,讓皇甫承將二女接進她的營帳去。沒想到三人差不多是同病相憐,說著說著哭得更兇了。
一直等到三人哭累了,高遠風才讓羅玉雪去安頓她們。
打開拓跋嵩的圣旨一看,高遠風哭笑不得。老兄欸,你的年齡比我還大,怎么就如此被人玩弄于股掌而不自知呢。
自己的爵位倒是一下就到了頂點,異性王爵。可實權,卻被剝奪得干干凈凈。還有吳銘甫,封授伯爵,晉位夏官府正七命上大夫。官職確實是升了,但實權嘛,那得看夏官府大宗馬的意愿了。很明顯,郭禮斌和拓跋長空,肯定會在自己抵京前,重新將朝中重要職位瓜分一遍。葉藏劍能搶到幾個,很懸。即使能分得一杯羹,而今拓跋長鷹不在,葉藏劍也未必還對自己恭敬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