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逐各方人馬驅逐得太徹底了,以致云風黎野人在韓斯等人面前展示功力的時候,除了他們,其他各方都蒙在鼓里,依然認為云風一行沒有修士,只是靈士功力。若是道儒等各方知道云風已是三階修士,且有黎野人這個高階修士在身邊,他們是肯定不相信云風已經落入了法教手中的。
第二個偏差是,韓斯希望收縮己方人馬,敞開城池,希望以此讓各方人馬糾纏住云風。韓斯當然清楚潛伏來燕域的各方人馬里,有不少修士。那些修士輪番出手,云風黎野人必然疲于應付,也會由此跟各方因為殺戮而接下難以開解的仇恨,最終云風就只能求庇與法教援手。這樣,韓斯就贏得了時間。等到教中的高手一到,即可一舉抵定乾坤。
韓斯的想法并沒錯。第一,法教人手集中,且不說大量的靈士,僅修士就有二三十位。如此大的力量集中在一起,誰都不敢輕捋虎須啊。第二,法教故意將云風的人馬至于保護之外,那些餓狼一般的各方人馬怎么可能不撲上去撕咬呢?他們來燕域是干嘛的?
可韓斯沒料到的是,云風突然失蹤了,且將失蹤的原因,暗地引向了法教,結合巧合當前的局勢。
云風如此做,那是因為下午韓斯就命令愈非讓大軍解除封鎖,撤出燕京。他跟愈非都可以算作是人中之狐,兩人一合計,自然能大致分析出韓斯的用意。
若是讓愈非來想對策的話,他多半讓云風去找韓斯徹夜長談。今夜的效果很可能基本是一樣的,但結果將大不一樣。愈非想的是,一旦各方跟法教打得難解難分,黎野人突然出手的話,完全可以將韓斯和法教高階修士一起擊殺掉。有此可見,愈非的狠辣一點都不亞于韓斯。
誰知云風根本不向他問計,而是按自己的方式做出應對,那就是完失蹤。若是有完全的把握將法教子啊燕京的人馬一網打盡,云風很可能會跟愈非想到一塊去。但云風很清除地知道,法教那么多修士,是殺不完的。一旦看到形勢不對,法教修士肯定會逃。
法教修士一逃,各方人馬是不可能去死命追殺的,而是反過來抓拿自己。那時候,自己就真的疲于應付了。疲于應付還是小事,有黎爺爺和柯奶奶兩大高階修士在,安全是無虞的,但自己跟法教也就公開翻臉了。在燕域公開擊殺法教修士,法教絕對不會罷休。為了臉面和血仇,他們一定會出動比天圣教當初更大的力量,前去青龍山摧毀天龍國。這自然不是云風愿意看到的。
愈非才不管這個,法教跟云風打得越兇,仇恨越大,對他越是有利。
韓斯的錯誤,不是算錯了云風,是算錯了愈非。他怎么想得到,法教扶持起來的燕帝,竟然巴不得法教滅亡呢?
有了愈非做內應,云風對韓斯的一舉一動都了如指掌。雖有地利卻失去人和,韓斯在跟云風的交手中,潰敗并不冤枉。
道儒兩家率領各家人馬一涌而出,尤堅及其隨行的幾位修士,悲劇了。
這次不但有慘叫聲,還傳來驚天的喊殺聲,韓斯后楚大驚失色,一聲長嘯,帶著法教余下的修士蜂擁而出,靈士們也被驚醒,全部出動。
一場勢均力敵的生死大戰,再次在燕京爆發。
坐在紫禁之巔的愈非,凝望著慘烈的廝殺,再次怒罵云風是災星。好好的燕京城,在這次廝殺之后,不知多少人會枉死,不知多少建筑會被夷為平地。那個混蛋,此時也不知道是不是跟自己一樣,站在某處欣賞這場狗咬狗的血腥廝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