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今天早上接完電話之后,他終于意識到了一些事情。
楊光知道,就照眼下這種形勢,在未來,即便姜易的文學收入,不會排在他所有財富來源的首位,那也絕對是排名靠前的那個。
如此龐大的一筆財富,如果完全運用的助學扶持計劃當中,對姜易來說,是很不公平的。
作為姜易文學創作上的伯樂,同時更是好朋友,他不能不為姜易多考慮一些。
“小易呀,你之前說過要把在千文網的收益都投入到那個助學扶持計劃當中,但是我覺得,這并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楊光舊事重提,立刻就吸引了姜易的注意力,兩人在客廳里坐下,準備認真討論一番。
“楊哥,為什么這么說呢,當初不是說的好好的嗎?”
“當初是說的好好的,但是我也沒有想到你是這樣的白金大神呀,你要知道,自己的能量!”
借著,楊光就給姜易做了詳細的分析,告訴他,一個白金大神的每本書的正常創作周期會是一到三年。
而即便是最勤勞的作者,也不會像他這樣兩三個月一本書,而且還是影響力巨大的書。
所以在他的創作生命當中,他有可能會創造出非常令人咋舌的財富。
那么問題就來了,如果這比財富他收歸己用了,那無可厚非,畢竟拿才華賺錢,誰也不能說什么。
但是這比龐大的資金如果完全流入到某一個公益性的行業,它所帶來的可就不單單是強大的扶持力度了。
這種行為勢必會對很多從事相同公益事業的人和團體,造成一些很強烈的沖擊。
打個簡單的比方,路上有個乞丐,大家都是給他一塊錢、兩塊錢、十塊錢。
而你突然拿出一百萬放在了他的面前,告訴他這些都歸他了。這樣的行為,不僅會讓乞丐覺得不可思議,也會為他引來一些覬覦者,同時還會把之前付出善念的人強行拉入鄙視鏈里面。
到那時,善意,就變成了一個可以量化的東西,旁觀者會站在道德高地上,審視著那些付出善意的人,挑刺、評判、甚至攻訐···
楊光由淺入深的分析,讓姜易明白了他的意思,對此,他表示非常理解,因為他見識過量化善意的舉動。
曾經某處發生災難,大家紛紛伸出援手捐款捐物。
但是一些名人因為捐得多,被說成是靠善意博關注,捐的少,被問“你掙那么多,為什么才捐這么點兒!”
姜易沒有想過自己在楊光的心里,居然是能量如此巨大的人物,竟然能夠推動量化善念的思潮出現。
所以最終,他接受了楊光的建議,只用他在千文網的純稿酬來投入扶持計劃。
并且讓這個計劃更多的吸納資助者和被資助者,用姜易的原話說:
“太陽雖然光芒萬丈,但是少有人愿意直視他,更多的人喜歡繁星點點的夜空,他們覺得,那才算得上天空之美。
你可以行使為善的權利,但是,絕對不能因為有意或者無心的舉動,讓別人恍惚著,是不是這個世界上只有你一個人是善良的。”
雖然有了這樣的想法,也定下了自己覺得合理的資助方式。
但是一段時間過后,姜易還是因為巨大的資助數額,成為了夜空之中最亮的那顆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