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姜易們這邊都開始大快朵頤了,另一邊卻仍舊是呲呲啦啦的響個不停。
最后等到所有人都吃飽了之后,馮小平也是再次站了出來,要跟姜易他們宣布今天下午的工作。
今天下午的工作仍舊是和雕刻分不開的,不過可不是讓小家伙和大人們在納西破碎的殘石上面刻字了,而是真正的雕刻。
為此,節目組還請來了村里有名的石刻師傅。
這懸崖村像寧西村那樣,也是有著一批民間老藝人的,只不過寧西那邊的是竹藝,而這邊的是石刻。
這個村子雖然偏遠,但是石刻師傅們的名氣卻一點也不薄,也是周圍十里八鄉盡人皆知。
周圍的村鎮,碰上大事兒紀念要刻碑,刻石像,第一時間就會想到來懸崖村請那些老師傅。
所以村子里的石雕也形成了一種文化,一種產業。
從一開始的手工雕刻,到現在的運用機械,他們的石雕已經完全融入了生活。
所以,姜易他們要學的東西有很多。而他們的目標就是給這個村子留下一個作品。
聽到這個任務,家長們都是興奮了起來,這算是一個全新的嘗試。
吃過飯,那些老師傅也都慢悠悠的趕了過來,他們的身邊還有自己的徒弟。
馮小平請的都是高手,這些高手,甚至都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認證。
老家伙們見到小家伙們一個個也都是笑逐顏開,其中一個大爺摸著小家伙們的腦袋說道:
“哎呀,都是些細皮嫩肉的小乖乖,不適合干這種糙活呀,不過現在有那種電動的鑿子了,學雕刻練練定力也算是不錯!”
老人家的親切,更加讓孩子們對雕刻這件事興趣高昂,很快,大家閑談完畢,就開始看著老師傅展示手藝。
小家伙們戴上小口罩和護目鏡,老老實實的坐在老師傅的身邊,看著他一把鑿子家一把錘子,叮叮當當的就在一塊堅硬的石頭上刻了起來。
不多會兒,一個毛坯的形狀就出來了。
這個形狀出來之后,小家伙們紛紛開始猜測這個東西到底是什么,有的說是一個人,有的說是個猴子,還有人說是一只小熊。
聽著他們議論紛紛,老家伙們都笑了,邊上站著的一個相對年輕的老師傅說道:
秦老又要使他的拿手絕活了,徒弟們趕緊看看老丈是怎么運刀和切線的!
這幾個老家伙一開口,那些年輕人呼啦一下子就都圍了過來。
“哎呀,你們不要站的這么擠,都擋著我的光線了!”
幾個小家伙不滿的擺了擺手,這些年輕人才急忙蹲了下來,讓秦老的身邊重新明亮了起來。
老爺子手腕翻飛,石屑亂揚,但是他卻從來都不去清理那石頭上沉積的石屑灰塵。
這正是老人家數十年功底最好的見證,一塊石頭,要雕什么,在看到這塊石頭的時候就有了想法。
然后,這塊石頭上面要在哪個地方切掉一大塊,要在那個地方小心劃過,要在哪個地方用什么刀,這些也都了然于胸,完全不會在那里比比劃劃,琢磨半天。
這就是功夫深厚的好處,老人家正是靠著這門手藝,把很多年輕人都給鎮住了,也讓不少的年輕人因為這個入了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