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全家人都非常支持姜易的決定,作為老師的齊雅,也表示自己會加入到這個計劃當中來,幫著三個調皮的小家伙建立起規律的作息和行事習慣。
于是,拓拓和笑笑,就很快進入到了一個他們很熟悉的生活狀態當中。
這個狀態他們很熟悉,暑假之前,他們在家里,還有在姐姐的班里都曾體會過。
不過,在家里體會的跟在學校體會的都跟這一次又有所不同。
那是因為除了要讓他們進行適當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姜易還準備把一些老輩子傳下來的禮儀規矩教授給他們。
泱泱華國,是禮儀之邦,懂禮儀,是一個孩子成長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無奈在應試教育之下,許多唯成績論的說法將禮儀教育拋之腦后無視了孩子們對禮的需求。
以至于培養出來的孩子個個飛揚跋扈,小主意挺多,卻是給社會毒打之鞭,送去了更多試鞭的人。
姜易不止一次看到過很多的新聞報道,都是一些關于未成年人如何飛揚跋扈,犯罪如何低齡化的情況。
姜易不能預測未來,所以就必須要教會自己的孩子不作惡,并且還得教會他們怎樣不受惡人欺負。
禮儀在手,應當是應對這些的最**寶。
所以,小家伙們的暑期培訓班,就這樣成立了起來,這可是一個純素質教育的模型。
學員一共有三名,阿寶,拓拓和笑笑!
老師的數量那可就多了,全家人包括兩位姐姐,以及兩位有計劃要來姜家村的哥哥和姐姐都將成為他們的老師。
能有這么多的老師向他們傳道授業解惑,那應該是一件相當幸福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姜易沒有采用家庭作業制,而所有的老師教學之前,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這些方式方法直接融入到生活當中。
除了齊雅和兩個小丫頭教學的時候狀態正式一些之外,其他的,就沒有那么非常嚴格的條條框框。
比如老爺子給小家伙們講飯桌禮儀:
吃飯不能吧唧嘴,不能把筷子插在碗里里面,不能敲碗,要節約糧食等等。
再比如文安安教小家伙們如何行禮,對待各層級長輩應該有什么樣的稱呼和態度。
這些事情,不可能是一遍小家伙們就記住了,而是要經過重復的提醒和復習,才能讓他們把這些事情牢牢的記在心里。形成一種習慣。
很快,小家伙們就進入了狀態,經過了一個星期左右的認真學習,這三個小不點兒明顯呈現出一種知書達理的狀態。
尤其是之前沒怎么進行過如此培訓的小胖墩阿寶,西崗和齊雅形容他的變化,那都是翻天覆地的。
這個時候,齊雅和西崗也意識到是自己的疏忽,平時只知道寵著他,并沒有進行有效的引導,總覺得他還太小,長大了再教不遲。
通過這一次的養成計劃就說明,好的教育方式,是不以年齡為限制的。
小家伙們獲得如此喜人的成長,也是讓全家人都覺得成就感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