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進是一個深有自知之明的人。
上輩子,就是因為他太有自知之明了,知道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材料,所以大學畢業之后,既沒有走老錢的路,去黑龍省的小縣城里做小生意,也沒有跟著在吉省,生意做得有點起色的姐夫馮運。
甚至在自己找工作的過程中,也一直避開自己不太擅長,但是在這個社會上,卻又是像他這樣沒有什么背景的農村出身的年輕人,最容易出頭的“銷售”類工作。
如此,就把自己可選擇的工作范圍,幾乎從腦力工作的范疇給剔除掉了,只能在體力工作的范疇打混,和那些初中、高中就輟學的同齡人搶飯碗。
這也是他認同“大學無用論”的重要原因!
因為他上的三年大學,確實對他的人生,沒有產生太大的積極作用。
當然,造成這個結果的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出自他自己身上。
點兒背不能怨社會!
比如說,上輩子,錢進剛從大學畢業不久,其實遇到了一個比同學、同齡人都要好一些的機會,獲得了一個去東非的肯尼亞工作的機會,在那里工作了一年,連工資帶外快,掙了有八萬塊龍國幣,在同學中間,稱得上佼佼者。
可惜的是,他沒能很好地把握住那次機會,一年的工作合同結束之后,既沒有續簽,也沒有趁機在肯尼亞騎驢找馬、找別的工作,回國之后,更是任性地脫離了那份工作的性質,找了一份性質截然不同的工作從頭開始,把在那份工作中積攢下的經驗和資歷,全都虛拋了。
如果,在結束那份肯尼亞的工作之后,錢進能夠在肯尼亞再找一份類似的工作,乃至其他工作;或者回國之后,找一份相同性質的工作,因為有之前的工作經驗,相信也能夠很快上手。
如果能夠在那個行業堅持下去,幾年、十幾年下來,錢進怎么說,也能成為業內的一個小行家,高了不敢說,月薪過萬,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
那次擇業失誤,就不是別人的問題,而就是錢進自己的原因了。
所以說,錢進上輩子,不是沒有得到過事業成功的機會,而是他自己沒有把握住。
好在,錢進的心態還算不錯,對自己的選擇,雖然有后悔,但卻從來沒有怨天尤人,心有不甘,但也能夠默默承受。
說這么多,是為了說明,錢進對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不會勉強去做。
深植在骨髓中的這個性格,沒有因為重生而改變。
對股市,錢進不熟悉,不擅長,盡管不愿錯過接下來的這個大牛市,但是,錢進也沒打算自己下水。
他決定投入到接下來的這個大牛市的資金,雖然只是他個人資產的十分之一,但是一兩千萬的資金,相對于只有幾萬、十幾萬的小散戶而言,已經算是大客戶了。
如果到證券公司開戶,絕對能夠進大客戶室。
擁有這樣的資金量,錢進完全可以特聘幾個操盤手,做他的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