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的唐咨領軍追殺任福去的遠了,蔡方一直守在城門,等唐咨回軍。
數個時辰以后,天漸漸暗下來,而唐咨并沒有回來,蔡方不敢放軍士離開城門。
軍士們守城一整天,雖然沒有出城交戰,但大半天沒有吃飯,又累又餓。
蔡方正想讓軍士們輪流吃飯,忽然城下出現一隊兵馬,卻是段昭領軍前來攻城。
蔡方不敢大意,下令軍士緊守城門。
蔡方見唐咨遲遲不歸,心下疑惑,正想派人去找其他幾個守城的將領商議,城內忽然大亂。
卻是任福領大軍攻陷了城池,整個利城都被任福占領,只剩下南門蔡方的五百余叛軍。
蔡方統領的數百叛軍,又累又餓,被圍困在城頭上,斷無生路,唯有投降一途。
但他們犯下的是謀逆大罪,沒有退路,只能在城頭上負隅頑抗。
也有部分士兵見勢不妙,丟掉武器投降。
但無論是城內的任福還是城外的段昭,都沒有招降的意思,對那些投降的聲音充耳不聞,只是指揮軍士不停的射箭。
不到一個時辰,蔡方和他手下的五百叛軍,都被射殺在城頭上。
這次蔡方起兵叛亂,最后的首領雖然是唐咨,但蔡方怒殺太守,存在太多的巧合,如果被生擒活捉,被曹丕派人審訊,很可能牽扯到青徐豪強世家。
一旦讓曹丕認為豪強世家威脅到他的統治,這對魏國的所有世家大族,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任福、段昭,以及徐州刺史呂虔、別駕王祥等參加平叛的文臣武將,雖然大部分不是青徐豪強世家的人,但也是世家出身,天下世家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唐咨逃往江東的時候,故意把蔡方和五百叛軍留下守城,其實就是留給任福他們立功的人頭。
他們投桃報李,自然不會留下活口。
唐咨因為家道中落,被其他世家利用,不得不投效孫權。
但未必是壞事,他到了江東以后,官運亨通,在孫權稱帝以后,官至左將軍。
他不但在江東混的風生水起,而且他在魏國留下的人脈和人情也都沒有浪費。
公元257年,諸葛誕因見到王凌與毌丘儉叛亂而家族被誅,深感恐懼,就起兵叛亂,以壽春獻給東吳。
司馬昭領大軍討伐,諸葛誕料敵不過,派兒子諸葛靚及牙門諸將為人質向東吳求救。
東吳于是派文欽、唐咨、全懌、全端和王祚等將率領三萬兵支援諸葛誕。
但東吳軍交戰不利,諸葛誕部將蔣班、焦彝和全懌等人,都向司馬昭投降,諸葛誕和唐咨等突圍失敗,最后唐咨被捕投降。
唐咨本來是從魏國叛投東吳的,現在又被魏國在戰場上俘虜,按道理,像他這種叛國之將,一定是會被誅殺的。
但因為唐咨當年是被蔡方連累,而且青徐、豪強世家,欠下了他不小的人情。
因此,他不但沒有被治罪,反而被封為安遠將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