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喬來到成都以后,諸葛亮夫婦視他如親生兒子。
但諸葛亮愛子不是溺愛,他深恐養子成為庸人,對他的管教甚嚴。
諸葛喬也非常爭氣,以他非凡的學識,在成都博得不名聲。
諸葛亮南征,他有心帶已經二十二歲的諸葛喬在軍中歷練。
諸葛喬雖然是讀書人,但也曾勤練武藝,體質也算強壯。
也許是思念家人,也許是水土不服,諸葛喬來到成都以后,病不斷,讓黃月英非常擔心。
諸葛亮南征,諸葛喬躍躍欲試,但南蠻多瘴氣,黃月英擔心諸葛喬的身體,就沒有讓他跟隨。
上一代的比拼還沒有結果,李嚴主動開啟了下一代的競爭,黃月英沒有理由再阻攔,諸葛喬、李豐隨同杜瓊前往前線。
李嚴主動開啟兒子李豐與諸葛亮養子諸葛喬的競爭,那是對自己的兒子有信心。
李嚴本來是荊州南陽郡的郡吏,以有才干著稱,任秭歸縣令時,曹操攻占荊州,李嚴棄官投奔劉璋,其中也有內情。
別看李嚴現在一心為自已和李氏家族謀利益,但他年青時也是滿腔熱血,抱負不凡。
他在南陽郡基層為屬吏多年,不但卓有才干,而且為官清廉,在荊州的官聲很好。
李嚴是李家的旁系子弟,家景很一般,他當官不貪,家人過的很清貧。
李豐是李嚴的長子,并沒有嬌生慣養。
李豐從聰明過人,在李嚴的言傳身教下,學文習武,學得一身本領,可以是李嚴的驕傲。
李嚴任秭歸縣令多年,秭歸縣是荊州入川的要道,他的好官聲也傳到了益州牧劉璋的耳鄭
劉璋為了博取求賢若渴的名聲,也曾派人招攬過李嚴。
但李嚴正當春風得意之時,要在秭歸大展手腳,婉拒了劉璋的招攬。
李家在荊州雖然也是世家,但算不上望族。
與荊州站在頂層的望族蔡、黃、蒯、龐、文、劉、楊、張等相比頗有不如,實力大致和向家、馬家相若。
而李嚴也不是荊州李家的嫡系子弟,他從縣吏開始,用了二十余年的時間取得了才干之名,做到了秭歸縣令。
但他在荊州的名望,還比不上年齡比他了不少的諸葛亮、龐統、馬良、楊儀、向朗等人。
曹操占領襄陽以后,對荊州的世家豪族,也進行了拉攏,他給李家的職位,只是荊南的一個縣令,而李家內定的人是李嚴的堂弟李異。
李嚴本來認為他能繼續留在秭歸任縣令,誰知道荊州的官位也是僧多粥少,李家也沒有讓曹操任命二個縣令的實力,曹操任命與李家實力相近的譚家長子譚雄為秭歸縣令。
李嚴好不容易從縣史熬到一縣主官,如果他還留在荊州,最多能做縣丞,一夜之間又要回到輔助他饒地位,這是他無任如何不能接受的。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