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孟獲要讓那些有資格取代他成為蠻王的人失去這個資格。
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全部都敗在蜀軍手下,而且同樣的損失慘重。
這樣,大家又回到同一個起跑線,競爭蠻王,還是孟獲占優。
整個蠻族只有八個大部落,被朝廷稱為“八番”,現在大水洞、黃河洞、花園洞三個大部落,已經被孟獲打殘,連部落首領的人選都沒有確定,沒有了威脅孟獲蠻王地位的實力。
五溪蠻部落遠在武陵郡,禿龍洞是銀坑洞的姻親,相當可靠的盟友,都不會參與蠻王的爭奪。
只有烏戈國的國主兀突骨、八納洞洞主木鹿大王,一直都是孟獲的強勁對手,這次孟獲如果戰敗,最有可能上位蠻王的,就是兀突骨、木鹿大王兩人。
因此,開戰之前,孟獲未雨綢繆,未慮勝先慮敗,想著如何把烏戈國、八納洞兩大部落也拉入戰爭之中,而且還要讓他們慘敗在諸葛亮的手里。
要是烏戈國和八納洞兩大部落,對孟獲的叛亂采取隔岸觀火的態度,那孟獲還真沒有辦法把他們拉進戰爭中來。
整個蠻族并不缺乏資源,但他們的糧食產量過低是硬傷,每年冬,部落的糧食缺口可不,不少老弱病殘族人,都度不過寒冬。
孟獲從建寧郡搶掠得到的財物和糧食,讓其他部落眼紅。
木鹿大王、兀突骨也想要分一勺羹,主動找上門來,與孟獲簽訂了協議,愿意派兵參加叛亂,也等于變相承認了孟獲的蠻王地位。
這對孟獲來是一件好事,就讓他有機會號令木鹿大王和兀突骨,讓他們在與蜀軍的戰爭中,比他輸得更慘!
孟獲對這兩個武功高強的對手非常頭痛,最理想的結果是兩人都陣亡了,這樣一來,他就可以真正的一統南中蠻族。
孟獲內心拿定了主意,注意力又回到了討論現場。
他看到眾將中求和的呼聲越來越高,他就把目光看向了主戰的賀云、方山兩人。
賀云、方山兩人,本來是主戰的,但因為馬謖提前給他們兩個送來了指令,讓他們動孟獲與蜀軍正面一戰。
他們有必須一戰的充足理由,但因為有了馬謖的指令,他們總覺得對蠻族不是什么好事,就有些內疚和心虛,也怕承擔不起戰敗的后果,在辯論中,就有些敷衍了事,這才讓主和派的人占據上風。
兩讓到孟獲的暗示以后,知道決戰是孟獲自己的意思,就算有所損失,也不是自己造成的。
沒有心結,賀云、方山一下子就變得理直氣壯,兩人輪流陳述當前必須一戰的各種理由,一時間,主戰派聲勢大振。
而在坐的蠻族各部落將領,有不少是騎墻派,慣于觀言察色,他們漸漸看出了蠻王孟獲支持決戰的意思,轉而支持主戰派,主戰派逐漸占據了上風。
既然主戰的人占大多數,孟獲順水推舟,決定和諸葛亮率領的蜀軍堂堂一戰。
他當場拍板,派人前往諸葛亮大營,送上戰書,定在三后正午時分,在雙方營地中間的五里箐梁子,各出兩萬兵馬,進行大決戰。
兩萬兵馬,只是孟獲現有兵力的一半,他是留有余地的,在他看來,就算失敗了也能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