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孔明端坐于帳上,見田石押解祝融夫人進來,想著現在和孟獲的關系非常復雜且微妙,就沒有多說,只是讓衛士解開祝融夫人的捆綁,安排在一個單獨的帳篷居住,派軍士看管起來。
同時,諸葛亮派出使者,告訴孟獲,要用祝融夫人交換張嶷、李盛兩名將領。
孟獲和祝融夫人的感情很深,對交換俘虜是非常愿意的,馬上就想下令放了張嶷、李盛,把祝融夫人交換回來。
就在此時,帶來洞主急沖沖走進了大帳,嚷嚷著要孟獲出兵解救妹妹祝融夫人。
孟獲腦中突然靈光一現,覺得用祝融夫人為籌碼,逼迫朵思大王出兵解救,把禿龍洞拉入戰場,這是一步好棋。
于是,孟獲派出心腹衛士,給諸葛亮送信,同意交換張嶷、李盛,但要等到三天之后,他甚至提出,他可以提前放了張嶷、李盛,讓諸葛亮三天后再放祝融夫人回來。
諸葛亮明白孟獲肯定有其小算盤,并沒有提出讓張嶷、李盛提前回來,而是約定在三天后交換俘虜。
孟獲馬上安撫帶來洞主,讓他暫時不要出兵,并告訴他,自己已經派使者去蜀軍大營交涉,用張嶷、李盛把祝融夫人換回來。
孟獲還告訴帶來洞主,諸葛亮未必同意交換,提出讓他要做好與蜀軍決戰的準備。
而帶來洞主只帶來了三千軍馬,對戰局沒有太大的影響。
孟獲決定,他在家主持交換俘虜事宜,讓孟優陪同帶來洞主回禿龍洞部落,找朵思大王借兵,然后考慮與蜀軍主力決戰,這樣就有把握解救祝融夫人。
帶來洞主是急性子,對姐姐祝融夫人的安危非常擔憂,馬上拉著孟優前往禿龍洞。
到了禿龍洞,還是按照規矩,由孟優代表銀坑洞部落拜訪朵思大王,帶來洞主則回到家里,拜訪部落的一些長老,爭取他們的支持。
見了朵思大王,孟優開門見山地說道:
“蜀軍非常強大,蠻王領軍幾次和他們對戰,都不能取勝,只能且戰且退,被蜀軍一路追到了銀坑闕,蠻王的妻子,你的堂姐祝融夫人,主動出陣斗將,生擒蜀將張嶷、李盛,但她不小心中了蜀將田石的詭計,被他擒獲,雖然蠻王向蜀軍提出了“二換一”方案,既用俘獲的張嶷、李盛換回祝融夫人,但諸葛亮未必同意,蠻王認為,還需要做好與蜀軍決戰的準備,所以派我前來借兵,與蜀軍決一死戰,我們有主場之利,再有大王的兵力支援,就有了明顯的兵力優勢,就算不能擊退蜀軍,但守住銀坑闕應該沒有問題,阻止蜀軍深入,保我蠻族平安,望大王不要推脫。”
讓朵思大王出兵,他本來就不太愿意,尤其是把兵權交給帶來洞主,更讓他無法接受的,這等于把自己的性命交給了帶來洞主。
但孟優代表蠻王前來借兵,他作為禿龍洞部落的酋長,也不能一口回絕,只得敷衍孟優道:
“要說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沒有地方能比得上我們禿龍洞,不如像你上次所說的那樣,蠻王率領銀坑洞的軍隊退卻,前來我禿龍洞,躲進山陰洞中,退避不出。蜀兵受不過暑氣,自然退兵了,好過與蜀軍硬碰硬。不如你回去告訴蠻王,讓他只管往禿龍洞方向撤退,若蜀兵敢來禿龍洞,管教他一人一騎不得還鄉,諸葛亮也難免埋骨于此!””
孟優平日與朵思大王稱兄道弟,上次前來就被朵思大王擺了一道,當時他雖然沒有發現,但經過孟獲的推理分析,早就對朵思大王有了看法。
聽了朵思大王這套說辭,他覺得還是哥哥孟獲說得有理,到了關鍵時刻,朵思大王根本靠不住!
孟優對朵思大王的“馬后炮”心中有氣,但也不敢在這個時間點得罪朵思大王,就委婉地回答道:
“以前蜀軍沒有到銀坑洞時,蠻王是準備退到你們禿龍洞暫避其鋒,但大王你卻不同意,要派兵助戰,把蜀軍堵在銀坑闕;現在蠻王想要和蜀軍展開決戰,大王又要蠻王退往禿龍洞,問題是現在銀坑闕被蜀軍堵住,蜀軍會眼睜睜看著蠻王領軍退到禿龍洞?”
聽了孟優帶刺的話語,朵思大王也是很難得臉色微紅,又想用上次的酒海戰術,就非常誠懇的說道:
“孟兄遠道而來,想必腹中饑餓,要不我們先去餐廳,邊吃邊談?”
孟優畢竟不想和朵思大王鬧翻,自然沒有辦法拒絕他的宴請,只能隨著他來到了餐廳,酒席已經擺好,還是上次的陣勢。
這次孟優學乖了,誰敬的酒都喝,給誰都敬酒,就是不干杯,喝了二個時辰,好幾個陪酒的舌頭都大了,孟優只喝了兩杯酒,不管朵思大王說什么,孟優就是不干杯。
朵思大王一看灌酒失敗,自己又喝了三大杯水,裝醉這事,還是可以繼續的。